
---------以上为广告---------
围屋之都 山水龙城
今天,为您讲述龙南围屋故事之
里仁镇正桂老屋下围的故事




老屋下围内建有两栋结构相似的厅厦,人称“鸳鸯厅。”
鸳鸯厅是大纶、大缤两座祠堂的合称,鸳鸯厅是正桂老屋下围的代称。老屋下围和老屋下,这名字非常普遍,为区别其它地方的老屋下,所以一般称鸳鸯厅,或鸳鸯厅围屋。
鸳鸯厅两座祠堂并列而建,中间隔着一座观音厅。祠堂的建筑规模、样式、设置完全一样。鸳鸯厅始建于弘治八年(1495)。那时,大纶兄弟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围屋已初具规模,家道也较为殷实。加上大纶此时在本县担任县尉。从长远谋划考虑,兄弟必然要分家,因此决定,合力建起两座相同的祠堂,分家时各分一栋。

鸳鸯厅的来历,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摘录于鸳鸯厅传奇)。据传,李武和巧巧是一对患难夫妻,又是一对恩爱夫妻。他俩各自逃难离开老屋下围几十年了。
有一年,身为吉安青原山武馆主持的李武领着妻子巧巧,还有身居吉安知府的儿子李承祖衣锦还乡,老屋下围的家族们,为庆贺李武一家团圆还乡,在两栋厅厦摆了六十台的酒席,厅堂里的八仙桌摆得满满当当,厅里厅外,张灯结彩。欢乐的锣鼓声,悠悠的唢呐声,时起时伏,气氛非常热烈。
两栋厅厦的上厅,分别挂着大纶公,大缤公的画像,安放着精心制作的祖先牌位,条桌上摆放着各种供品,蜡烛焰焰,香火缭绕。
李武为首,领着长长的一排家族,依次跪拜先祖。

▲大纶祖祠
这对鸳鸯图,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说来也真神奇。这幅鸳鸯彩锦挂出的当天上午,一对鸳鸯似从天宫中飞来,在老屋下围的上空盘旋了一圈后,悠悠地落在厅厦门前的池塘里。这一奇观的降临,一下子传遍了正桂,涌来了几百人前来观赏。
“一对鸳鸯惟意情,千古流芳感后人”。
眼前的这一情景,提醒了李武。他想,这对鸳鸯,一定是那位向自己报梦的那位神仙安排的。李武继而又想:这也是托大纶公,大缤公,先锋公的洪福。这为后人家庭美好,夫妻恩爱带来了好兆头和福音。
悠悠岁月,往事几百年。
老屋下围里的先辈李武公公和巧巧娘娘正如一对鸳鸯,夫妻恩爱到永远。公公和娘娘坚贞相爱的美德千古流芳,代代传递。
“鸳鸯厅”由此得名,为后人留下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老屋下围的建筑始祖之一李大纶,是龙南知名度很高的一位忠义之士。据史料记载:明朝正德年间,武宗朱厚照整日嬉戏游乐,荒于朝政,大明王朝开始走向衰落。各地盗贼蜂起,匪患猖獗。与龙南毗邻的广东和平、南雄等地,匪寇势力强大,朝廷调兵遣将进行征剿。李大纶当时担任县尉之职,随同本县知县领兵前往。在广东南雄境内与匪寇交战。当时匪寇人多势众,李大纶虽率众勇猛战斗,多有斩获,终难取胜,知县下令撤军。当时知县乘坐小轿,大纶乘坐战马。匪寇乘势追赶,眼看就要追上,情势万分危急。大纶出于忠心,义无反顾,立即与知县交换坐骑,让知县骑马急退,自己换乘小轿而行,以此举迷惑匪冦。匪寇追上小轿,误认大纶为知县,乱刀杀害,大纶部属也被杀害。后来,知县命厚葬于家乡鲤鱼嘴,让他在自己创业的土地上得到安息。

明朝嘉靖17年,龙南知县郑翕,与大纶长子瀚是同窗好友。闻知此事,即奏明朝廷。朝廷感其忠义,为褒奖其舍生取义的壮举,故赐封大纶祠堂为“忠义堂”,并命郑翕撰文为记。“忠义堂”匾额及记文均为阳文雕板,字面镏金,甚为珍贵。

近年来,正桂老屋下围通过活态传承和活化利用,建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旅游民宿,是围屋古建筑活化利用的样板,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大亮点。

老屋下围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里仁镇正桂村老屋下小组,于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李大纶、李大缤所建,此围坐东朝西,面阔91米,进深97米,占地面积8834平方米。围墙高约五米,用三合土(即石灰、沙石、黄泥)劣筑而成。围屋共有八座炮楼,均为两层建筑,都有门窗及枪眼。现有一座炮楼保存较完好,整座围屋共有五道大门,东面及北面两座,分别叫上围门,都是由整块白色条石作门框,由厚木板作围门板,并有粗大的门杠横栏门板。围屋东南方还有一道后来添加的围门,叫新围门。围门造型为上半圆下长方,西面两道大门前,是一口两亩多面积的大水塘,叫大门塘。

▲忠义堂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廖然摄
来源:围美龙南
编辑:曾钰
校对:黄岩泉 徐炘馨
审核:叶伟贤
-END-



2023-09-05
2023-09-09
北京市文旅局:这10家旅行社拒不参加行政约谈,纳入信用监管、降级,加大检查频次
2023-09-11
一起“森”呼吸~延庆区第二批天然氧吧景区、乡村名单揭晓,有这些地方
2023-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