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大学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结合主题教育,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加快走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聚焦服务“国之大者”,面向国家战略,奋力打造新时代更加卓越的研究生教育,促进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决定组织开展2023年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
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保存着如诗如画的生态资源、源远流长的畲族文化,培育出多肉工坊、主题民宿等特色产业。随着浙江吹响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号角,景宁畲汉各族群众团结奋斗,努力勾画出一幅繁荣发展的新时代畲乡画卷。
8月19日-20日,浙江大学“公毅”计划赴丽水暑期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浙大-丽水实践团”成员)来到景宁,观赏畲乡美景,感受畲族文化,更探寻带有民族特色的共富之路。
畲乡风情
»»

▎▏▍▏▋▎
▎▏▍▏▋▎▍


景宁畲族博物馆以畲族民俗特色为主题,以发展历史为主线,设置了序厅、起源与迁徙、环境与聚居、生产与交换、饮食与服饰、社会与风习、信仰与崇拜、文化与艺术八个展馆。此外,还分布各类畲族传统技艺小木屋,畲药铺展示传统畲医畲药,陶艺坊展示特色陶艺绝技,根雕屋展示精华根雕作品,银饰轩展示畲族传统银饰技艺……博物馆将实物与讲解生动结合,让成员们深入了解畲族的发展历史和独特文化。
雅景多肉
»»
雅景多肉基地位于东坑镇深垟村,是全省最大的多肉生产研发基地,更是融文化、创意、科普为一体的多肉文化园。其生产基地面积达20000平方米,育有400多个品种,常年存圃量在60万盆,年销售额超过千万元。



雅景多肉基地的创始人吴勇是一位大学生农创客。2009年,已开设服装公司的吴勇,毅然放弃城市的优渥生活,回到家乡种起多肉,创办了景宁雅景花木专业合作社。在吴勇自身不懈努力和政策扶持之下,雅景基地发展成为“多肉王国”。
企业发展的同时,吴勇从未忘记返乡初心——为村民增收、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吴勇不仅免费为美丽乡村建设布置多肉景观,而且定期为村民授课,传授多肉种植技术。如今深垟村几乎家家户户种植多肉,以“多肉石寨”美名获评AAA级景区村,带动旅游业蓬勃发展,村庄和村民俱是面貌一新。

▎▏▍▏▋

根据市场需求,吴勇希望优化价值链,实现多肉产业升级。雅景在多肉生产批发销售的传统产业之外,拓展出别墅景观打造、公共景观美化等产业,打造多肉主题民宿,更创新性地推出使用多肉,开发出沙拉、蛋糕等食品,市场反响热烈。
云中大漈
»»





位于景宁畲族自治县海拔一千多米的中高山盆地内的大漈乡,由于四周群山环绕,烟雾弥漫,因此有着“云中大漈”之名。近年来,大漈乡聚焦“宋风古韵”发展定位,以“旅游+村集体”发展的思路,在推进大漈旅游活力迸发的同时促进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增收。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越来越多人对于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视,大漈乡境内的时思寺逐渐因“宋风”与“隐世”而闻名,这里是有着树龄超过1500年的柳杉的网红寺院,也是一座融合了儒、道、释三教宗义的国宝级古刹。仅在调研期间,实践团成员就遇到了络绎不绝前来打卡的游客,感受到云中大漈迸发的强大旅游活力。
深垟石寨
»»




深垟人非常重视村容村貌的建设和打造,有着厚重的“石头生态文化”。整村整寨房屋四周用石块砌墙,布局井然有序,形成了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也折射出古生态文化的光芒。深垟村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通过招才引资引智、以点带面,实现了农家乐、民宿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在深垟村的一家民宿,实践团向民宿老板了解到他们不仅仅发展民宿,同时大力发展国学教育基地,多元融合发展,保持持续的吸引力。
感悟
张世天|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三石村陈老书记热情洋溢、毫无保留地向我们传授他的先进经验,他坚实的身影与山上凉亭和整片茶产业基地融为一体,展现出每一位扎根深山带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基层工作者的时代风采。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随之而来的也有人与自然的逐渐割裂,而自然作物正是弥合这一裂痕的绝佳项目,它所承载的新时代新征程文化底蕴,更为烟雨迷蒙中的美景增添了一抹极具历史感的时代色彩。人间有情,我们也要跟上改革开放的脚步创造更好的未来。
车宇超|电气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学习这些成功案例的背后故事,我不禁感慨人民大众的智慧和坚毅,感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突出优势。如今,景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驻足,但遗憾的是景宁还是没能让年轻人留下。生态资源如何变成生态红利,这是山区小城的共性问题。可能在浮躁的社会中,很少有年轻人愿意放下大城市的心理羁绊,但我相信,随着社会潮流和逆城市化的到来,景宁充满了不可预估的潜力,终会有越来越多向我们这样的年轻人愿意沉下心来,踏踏实实为乡村建设出自己的一份力。
张海鹏|工程师学院硕士研究生
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城市建设及发展当中,景宁县给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在景宁县城内随处可见的畲族传统技艺和建筑元素为发展文旅产业提供硬件基础。无论是大漈乡的民宿、“景宁600”项目,还是深垟村的雅景多肉基地,景宁乡村的发展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效提升了村民人均收入水平。乡村振兴是一个艰巨且漫长的过程,作为浙大学子,我们应当秉承着“求是创新”精神,将我们的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成为一颗默默无闻但又必不可缺的螺丝钉。
陈莎莎|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
这两天的参观调研让我清晰了解到景宁的畲族文化,观赏到云中大漈的自然美景,更获悉景宁依托这些当地特色发展文旅产业的过程。我国不少乡村其实都有得天独厚之处,或是生态环境优美,或是人文底蕴深厚,但这些天然优势都未能转化为发展优势,不由令人惋惜。挖掘乡村特色,进行保护性开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道路,也是需要创新能力和独特眼光的发展道路。作为更具创造力和新视野的中国青年,我们理应投身于此,以积极态度挖掘乡村优势,为促进乡村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留陈静|竺可桢学院本科生
在景宁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与雅景多肉基地老板的交流。返乡创业的他在讲到自己的创业经历时提到,“我们返乡创业,就一定要寻求改变。关于农业知识本身我们肯定比不上当地的原农民,我们能做的应该是借助我们在外学到的其他知识,为原本农业的发展模式带来改变。”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传统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需要更多像这位老板一样的青年人反哺乡村,为传统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寻找新的可能。
结语
景宁不仅有别具风情的畲族文化底蕴,也有着如诗如画的生态资源。如今景宁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特色文旅产业和高山农业,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优秀典范。多肉产业、网红寺院、畲乡文化的现代传承......景宁正在探索的带着民族底色的共富之路背后的经验值得借鉴。
图文来源 | 浙江大学“公毅”计划赴丽水社会实践团
编辑 | 车宇超 留陈静 陈莎莎 曹幸威
责任编辑 | 顾沁露 霍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