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队名称:淮南文旅实践团
团队成员:梁迎康、孙龙艳、王振杰、袁永浩、焦维佳、余楠
指导老师:王月飞
实践地点:舜耕山国家森林公园、寿县古城、八公山地质公园
实践时间:2023年7月15日——2023年7月18日

为响应“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的乡村振兴新要求,探索淮南地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挖掘地质公园全产业链资源潜力,凸显“生态+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发展新动能,7月15日至7月18日,安徽理工大学地环学院“探索淮南旅游景区,发掘国民文化诉求”礼敬中国传统文化美育专项实践团前往淮南三大景点——八公山地质公园、舜耕山国家森林公园、寿县古城墙及周边地区开展文旅调研实践活动。
为深入了解淮南文化,探索淮南文旅产业发展优势,7月15日上午9点,实践团首先来到淮南市图书馆(山南新馆)。图书馆内,书架的木香,图书的韵味,带领团队穿越时间历史的长河,见证海洋中淮南虫伏蠕地球多细胞生物诞生,遇见千古贤君大舜在赤阳下挥汗耕耘,领悟淮南王刘安与八公的成仙之道,看过《淮南子》大神的光辉事迹……合上历史文献,亿万年时间浮光掠影,淮南文化经久不衰。

实践团在图书馆参观学习

淮南代表文化景点
为更好了解淮南楚淮文化,探索淮南文旅未来发展新路径,当天下午,实践团到达了八公山地质公园并展开实地调研。八公山,古称淝陵、北山、紫金山,位于安徽省中北部,历经千载的八公山,懂得淮南王刘安的求贤若渴,知晓《淮南子》的精妙绝伦,见证了淝水之战的不可思议,创造了天下一绝的百味豆腐。同时又因“淮南虫”化石蜚声国际,被国际地质学界誉为“蓝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

成员打卡淮南八公鸿烈景点

八公山地质博物馆参观
实践团对景区内的工作人员、游客、附近居民进行采访和纸质调查问卷的填写。在与工作人员的访谈中,团队成员了解到:近年来,八公山地区加强景区文化建设,落实“旅游+项目”、“旅游+产业”两大发展方向,统筹布局“农文旅”结合的发展规划。未来八公山将大力探索生态修复与文旅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全新模式,与一些生态修复企业洽谈合作项目,助力旅游产业发展壮大,做好“旅游+文化”,讲好八公山故事。

成员和景区工作人员交流

成员同游客畅谈八公山故事
游客和居民也表示,随着八公山旅游文化的不断发展,他们的生态、文化的获得感得到了显著提升,业余生活也得到了丰富,并对未来八公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更加丰富的文化活动充满期待。
为探究寿县古城墙的历史修建翻新及保护措施,7月16日下午,实践团队前往旅程第二站寿县古城。寿县,地处皖中,控扼淮淝,万古兵家必争城。经过历史长河的寿县古城,目前是中国保存较完善的七大古城墙之一。
通过查找文献资料和与当地居民交流,实践团了解到,寿县古城墙重筑于北宋,历时950年,后又经过明朝15次,清朝14次修葺和完善,终形成今日我们所见之规模。建国以来,淮河治理前,寿县古城地区常洪水泛滥,造成墙体侵蚀严重,修复工作迫在眉睫,其中,在古城墙的整治过程中,西门复建是难度最大的一个工程,寿县修复团队不惧艰难迎难而上,坚持采用夯土的夯筑,一麻五灰的油漆,最终实现古城西门浴火重生。

寿县古城墙西门修复前

城墙修复后
在结束采访和问卷调查工作后,团队成员们也切实感受了寿县古城的魅力。登上古城墙,抚摸的每一块墙砖无声的诉说着他们过去的炮火岁月;行走在古城中,如同穿越于沉甸甸的史书中,恍惚梦回千年;“大救驾”糕点、“楚都”花炮、寿县舞龙等寿县特色让成员们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寿县古城夜景图

寿县锣鼓表演

7月17日下午,实践团来到了舜耕山国家森林公园。舜耕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达3.8万亩,集“舜帝遗址,佛教文化,岩溶景观”于一身,相传为上古贤君舜耕耘耘之地。舜耕山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其生态环境也是极佳,景区内林木繁茂,曲径通幽,有清澈的溪泉、奇峰异石等自然景观。

舜耕山晚霞(青山)

队员在舜耕山采集的化石
团队成员与景区内的游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游客积极地向成员们表达了他们对舜耕山景区建设的看法和未来的期盼。根据网上调查并结合当地居民的讲述,实践团也了解到,舜耕山国家森林公园正积极开展生态旅游建设,大力发展人文景观,助力将“生态+旅游+文化”三位一体全面发展产业链转型,加快文旅产业在城市发展中的占比幅度。

队员与舜耕山游客交流

队员在舜耕山脚下
7月18日上午,实践团前往大通区新华村,实地走访当地村民,走进百姓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对淮南文旅产业的看法。实践团还向村民介绍目前淮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升村民对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认识。

调研村民对淮南文旅的看法

向村民普及新时代文旅知识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从八公山到舜耕山,从寿县古城到大通新华,四天的三下乡之旅,实践团沉醉于淮南的人文底蕴和自然风光,同时他们以实际行动回应祖国对青年的新时代要求,着眼淮南文旅发展现状,挖掘了淮南文旅发展潜力,探索了淮南文旅产业未来道路,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充分展现了地环学子“敢担当、肯吃苦”的新青年形象。

团队在地质博物馆合影
文编:梁迎康 孙龙艳
网编:王运哲
审核:张士林
2023-07-27
2023-09-18
竖新镇民宿管家培训——提升民宿管家综合素质,推动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08-16
2023-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