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堂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礼制性建筑,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举行朝会、庆赏等大典的场所,是礼制文化的载体。北魏明堂于太和十年(486年)孝文帝下诏建设,太后十五年(491年),即其亲政次年完工。可惜在北魏末年毁于战火。



天下,又可宣明政教,是体现天人合一的神圣之地。古代帝王凡祭祀、朝会、庆赏、选士等大礼典均在此举行。1995年发现明堂遗址部分发掘延续至次年,其具体位置在今大同市区东南向阳东街一带,东起大同一中(原云中大学--大同职业技术学院)西南角,西至柳航里小区西沿,南迄城区四十五校西墙外,北至柳航里原大同职业技术学院3号家属楼西的小区停车场。已探明这处圆形遗址直径为289至294米,占地面积达百亩。遗址中央是一方形夯土台基,边长约43米,是主体建筑“明堂”所在地。遗址总平面呈圆形,在圜形水沟的内侧,设东、南、西、北四门,南门与西门的遗址规模宏大。

北魏平城明堂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明堂(汉长安城明堂、北魏平城明堂、唐洛阳城紫微宫正殿、北宋汴梁明堂)之一,是北魏帝王举行朝会、祭祀、庆赏等大典的地方。

北魏平城明堂是由李冲来设计建造的,据《魏书·李冲传》记载:“冲机敏有巧思。北京明堂、圆丘、太庙,及洛都初基,安处郊兆,新起堂寝,皆资于冲。”这里的“北京”就是指的平城,是迁都洛阳后对平城的称呼。李冲不仅设计修建了明堂,还有古代祭天的圆形高坛圆丘和供奉皇帝先祖的太庙,包括后来北魏迁都洛阳划定基址、设置郊庙之地、新修殿堂都全靠李冲。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现在对明堂的具体设计修建没有查到更多资料,但就当时在修建太庙时,因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行汉化政策,时命蒋少游赴洛阳测量了魏晋故庙基址,然后依据其样式建造。至此,北魏重新修建的太庙脱去了鲜卑旧俗,成为一座符合汉族传统帝王体制的建筑。由此可以推想到,当时明堂的修造也应是参照了汉族传统帝王建筑而修建的。是礼治文化的载体,是目前唯一在原址修复完成的明堂,是平城遗址的城内标志。其附属辟雍相当于今天中科院。

著名历史事件为木兰辞: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花木兰拜见天子孝文帝的地方,在大同市柳航里的明堂公园。

明堂遗址公园是参照北魏平城“明堂”建筑布局基本形制,并对其历史文化进行再还原与提炼而建,是一处集休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城市遗址公园。

建设历程该遗址被发现于1995年5月,文物工作者经过1995年、1996年、2015年三次科学发掘,基本探明了北魏平城明堂的遗址布局、覆盖范围,为北魏平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寻找到明确纪年坐标点。

明堂遗址在1995年5月由大同市博物馆发现,后来市博物馆与省考古研究所、市考古所联合对整个遗址进行了全面钻探并对夯土台基进行了发掘。

发现遗址总平面呈圆形,在环形水沟的内侧,设东、南、西、北四门,南门与西门的遗址规模宏大。

2008年,明堂遗址公园修复被列入历史文化名城复兴工程,2010年5月在向阳街原址开工建设,历时6年,现该遗址公园已完工。

建筑形制大同明堂遗址公园的设计完全按照北魏明堂遗址的形制、参考历史文献及研究成果,结合北魏考古发掘、云冈雕刻等实物及图像材料,并经专家多方论证、修改和完善,使尽可能接近北魏明堂原有的风貌。

该工程的建筑层数为地下一层、地上二层至三层,最大檐口高度20.32米。

明堂建筑高度为27米,占地600平方米,东、南、西、北四门均为二层阁楼式建筑,每门占地近300平方米,环绕水道即辟雍。

明堂主体穹宇殿顶部全部覆盖琉璃瓦,殿基为石质护栏,重檐建筑。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明堂是古代帝王举行朝会、庆赏等大典的地方,是礼治文化的载体。

郦道元在《水经注》对明堂作了精彩的描述:“明堂上圆下方……下则引水为辟雍。”据清道光《大同县志》载,此处原名八圪瘩(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军占领期间修飞机场才将8个圪瘩连同中心台基上唐代因址而建的魏孝文帝庙残址夷为平地)。想来当初这里是有8个夯土台基的,每个夯土台都是一处大的建筑,不仅有明堂、太庙、太学、灵台及四门,可能还包括南面专作祭天的圜丘。这一组皇家建筑群,再加上东面皇帝劝耕的藉田、药圃,北面高耸入云的永宁寺七级浮图以及皇舅寺和佛塔,京邑帝里,王者之象,令人神往。从发掘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石料、表面磨光的大瓦以及直径18厘米的兽面瓦当,也可窥见一斑。

明堂建筑层数为地下一层,地上两层,还有一个暗层,窗户样式为古老的直棂窗,采用的是波罗格木料,与明堂尖顶构成了一幅别有韵致的图画。

明堂遗址公园的建设,将遗址保护与景观设计相结合,运用保护、修复、创新等一系列手法,对历史的人文资源进行整合、再生,既充分挖掘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又体现了城市文脉的延续性。

大同明堂公园不仅文化底蕴深厚,它的建筑风格也是别具一格,已成为大同一处靓丽的景观,白天有它的自然之美,晚上也是富丽堂皇,十分诱人。









                    
                    
                    2023-09-11
                
                    
                    
                    2023-09-03
                
                    
                    灵泉景区安全有序恢复开放 农历“6.19”期间游客量突破6万人次
2023-08-06
                    
                    
                    202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