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廖家:“木艺为核,打造AAA林盘景区”入选成都非遗十优实践案例

崇州廖家:“木艺为核,打造AAA林盘景区”入选成都非遗十优实践案例

2023-06-14 08:11:36  浏览:143  作者:管理员

日前,以“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2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成都非遗主场活动正式开幕,并公布了2022成都非遗十大人物、2022成都非遗十优实践案例表彰名单。

其中,来自崇州廖家镇的“木艺为核,打造AAA林盘景区”成功入选成都非遗十优实践案例名单。

潺潺流水、阵阵涟漪的湿地,环绕在的万亩大田景观中,搭配上“苍翠挺拔、姹紫嫣红”的千亩花卉苗木,成为游客如织的踏青去处、休闲景点。

廖家镇民和村木艺村景区,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廖家木雕作为核心IP,拓展非遗体验、休闲观光、研学展览等多种功能,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形成“非遗+”的融合发展路径。

“推动非遗资源向产业资本转变,让发展推动传承、带动保护。”廖家木雕的第五代传承人陈冬林说。

木艺村的村口,崇州的乡村木雕博物馆是游客打卡的首选地。古朴的中式建筑里,窗扉和门页上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体现着传统木雕的技法;院墙的角落里,错落安放着大小各异的砖雕描绘出生动的场景;青瓦的屋檐上,由各式造型不一的石雕展示出对于文化的传承。

动廖家木雕这样技艺类非遗形成产业化发展态势,廖家镇聚焦经济社会价值的释放这个关键点,探索实践“非遗+生态”“非遗+文创”“非遗+集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模式,让木雕技艺成为旅游IP,在“走出去”承接古建制作与修复的同时,让游客来到廖家、走进馆内、感受文化、了解木雕,以木雕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

一件件精美的木雕作品,使用技法雕刻出寓意吉祥的图案,有象征多子的并蒂莲花,有象征长寿的苍松仙鹤,有象征福气的喜鹊孔雀。浮雕、阴雕、透雕,各式技法集中展现。实物是对非遗文化内涵最好的解读。游客们了解木雕,并流连其中,原本需要“走出去”的销售,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寻找到商机,在木艺村,被非遗吸引而来的游客对于匠人们而言,这就是实打实的收入,传承的信心更足,产业的活力更强。

地处崇州北部的廖家镇,由于气候温和、降水充沛,自古以来,廖家人就有着种植盛产木雕所用的上好原料楠木的传统。而廖家木雕起源于清代的川派建筑、家具加工技法,作品表现形式丰富、造型凝练、刀法流畅、线条明快,善于利用木材本身的色泽、纹理,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文旅产业潜质,而木艺村打造之前,这样的资源没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制约了木雕技艺的传承、保护与开发。

近年来,当地建起来廖家艺雕学会、打造出古建艺雕展览馆、举办了廖家木艺手工雕刻大赛,匠人队伍从零散到集合,先后参与了崇州市罨画池、武侯区锦里,宜宾市李庄古镇,以及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重庆市江北区鸿恩寺公园等多个省内外景点古建修复和仿古建筑修建项目,不仅实现了增收创收,还提升了品牌的影响力与美誉度。

以木艺村为核心,当地孵化出各类高级工艺师300余人,擦亮了“高端木雕看廖家”的金名片。而围绕木雕布局各类关联产业,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组织实施并实行股份量化,采取共同持股的方式,所得净利润归民和村所有村民共同享有,木雕成为最亮眼的IP。

如今,廖家木雕有了专属赛事,积极参与各类体育赛事、文旅活动,吸引游客上万人次;推进“非遗木雕”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开创非遗学习课堂;与属地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打造休闲庄园等产业项目2个,突破百万元营收。

木雕,已经为休闲、体验、参观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带去了活力,真正成为了旅游IP。

主办:崇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主编:肖永忠
责任编辑:高敏
编辑:吴方  刘恋  
投稿邮箱:87023221 @qq.com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