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旅游学院致全体家长的一封信

安全教育|旅游学院致全体家长的一封信

2023-05-31 08:27:07  浏览:84  作者:管理员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好!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心去呵护。

为确保广大学生健康成长,安全有序地在校生活,收获更多的快乐和成长,旅游学院在此提醒家长朋友,请您务必和孩子一起牢记以下安全事项。

01
防溺水篇

一、野外水域有“圈套”,家长、孩子要远离:

1.岸边长期被水浸泡非常湿滑或有青苔,踩上去易滑入水中;

2.水库、河道、池塘等水域底泥松软,一旦陷入难以挣脱;

3.水下环境复杂,可能长有水草等植物,一旦被缠住,很难脱身;

4.水体表面看似平缓或静止,但水下却暗流涌动或有漩涡,很容易把人卷走;

5.水面和水下温度有很大反差,极易造成游泳者腿部等部位抽筋,从而发生危险;

6.野外人烟稀少,发生意外很难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救助。

二、避免孩子长时间脱离家长监管,需确保“四知”:

知道去向;

知道同伴;

知道活动内容和范围;

知道回家的时间。

三、请重点教育孩子做到“六不准”:

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不准在无家长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不准下水施救。

四、提醒孩子“四个牢记”:

天气再热,不到河塘去降温;

水景再美,不到水中去感受;

水性再好,没有保障别下水;

别人再劝,不用生命去逞能。

五、告诉孩子正确的营救方式:

1.碰到有人溺水,不要慌乱,第一时间要大声呼叫,寻求成人帮助,同时拨打110报警。

2.寻找身边的漂浮物抛向溺水者,若没有合适的漂浮物可以书包、衣物里包裹水瓶、杂草等具有漂浮功能的物品抛给溺水者。

3.寻找竹竿、树枝等牵引落水者,也可以把衣裤打成绳结抛给落水者,牵引时要趴在地上降低重心,避免被拽入水中。

4.禁止盲目施救,如:下水救援、手拉手组成“人链”的方式。即使采取智慧救援也一定要以保障自身安全为前提。

防欺凌暴力

一、

  认识校园欺凌

    发生在学生之间,在年龄、身体或者人数等方面占优势的一方蓄意或者恶意对另一方实施欺压、侮辱行为,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

     表现形式除了最常见的殴打、伤害行为之外,辱骂、诽谤、恐吓、孤立、排挤同学,毁坏、抢劫,勒索同学财物,甚至逼迫对方脱衣服、罚跪等。

二、

  校园欺凌家庭方面原因

   近年来校园暴力呈现低龄化、群体性、网络化特点,女生之间的暴力逐渐增多。有专家分析,这其实是长期积淀的社会问题——家庭教育缺失的外露。有以下几个原因:

  1. 过分溺爱,孩子唯我独尊。

  2. 缺少关爱,心理灰暗。有些爸妈忙于生活,忽略了对孩子的沟通和心理辅导。

  3. 学生法制观念薄弱。

  4. 对影视、动画、游戏的模仿。

三、

  共同防止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校园欺凌危害巨大,从每个孩子、每个家庭的长远利益出发,迫切需要我们每位家长朋友提高认识,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共同防止、杜绝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在此,我们向您提出如下建议,希望得到您的理解和配合。

   1. 不要溺爱孩子。家长的过度溺爱容易使孩子养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耐挫能力差,滋生任性、骄横等不良心理,容易成为欺凌者。

   2. 多与孩子沟通,尊重、关心孩子。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最亲密的人,无论工作再忙,每天也要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注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换位思考能力。

   3. 切忌打骂孩子。经常挨打的孩子,要么具有胆小懦弱的性格,容易成为被欺凌者;要么具有乖张暴戾的性格,容易成为欺凌者。

   4. 注重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谈举止、性格特点都会对孩子产生长远的影响。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抱怨、说脏话、发脾气甚至动粗打人等,要培养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 培养孩子的日常良好习惯。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户外活动,多与同龄人交往、沟通,注意培养孩子的情商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6. 定期与老师、其他孩子家长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在校情况尤其是交友情况,避免孩子与一些“不良少年”接触甚至拉帮结伙。

   7. 正确引导孩子。千万不能诱导孩子片面出手,或者为了不被欺负而以暴制暴。同时也要教会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一旦遇事能够从容应对。

   8. 加强法治教育。重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自我防范意识,避免受到不法侵害。 

   9. 细致观察,正确应对。校园欺凌事件伴随着较长的持续性和较强的隐蔽性,家长平时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和情绪波动。

四、

  孩子遭遇校园欺凌怎么办?

   1. 一旦发现孩子可能遭受欺凌,首先要克制情绪、保持冷静。

   2. 鼓励孩子勇敢的说出来,并认真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谢谢你把这些告诉我。”

   3. 及时与校方沟通,同时注意收集、保留相关证据,必要时可选择报警,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孩子。

   4. 尽量避免与欺凌者或其家长单独接触,以免事态恶化。

   5. 如果孩子因遭受欺凌而出现心理问题,应及时向心理专家求助。

来源:校园安全云服务

学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加强孩子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意识,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尊敬的家长朋友们,孩子成人、成功、成才是您的迫切愿望,也是学校持之以恒的奋斗目标。让我们携起手来,家校联动,共同努力优化安全环境,确保学生安全健康,幸福成才!

END

点击上方二维码关注旅游学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抖音、咨询QQ


策划 | 旅游学院

编辑排版 | 李亚祺

资料来源 | 校园安全云服务

责编 | 刘祥瑞

审核 | 刘海燕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