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旅游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的思考

微旅游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的思考

2023-05-28 00:18:40  浏览:96  作者:管理员

一、微旅游时代的成因

(一)消费结构与消费观念转变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数据,中国消费市场在未来5年内将有2.3万亿美元的增量,其中65%都将由80后、90后、00后带来,消费主流人群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从追求“大、特、异”到追求体验、感受、情感与文化有关的旅游产品。微旅游消费模式简洁实惠、个性化,更符合主流消费人群的消费习惯和需求。

(二)移动互联网全面普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等手段搜索、浏览、预定、支付旅游产品,使得旅游市场更加便捷、快速和开放。

(三)多元化的旅游需求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假期增多等总体发展趋势,导致人们对旅游需求的多样化程度逐渐提高。微旅游突破了传统旅游景点的限制,更关注旅游的体验和意义,符合当代人对旅游产品的需求。

(四)全球经济增长遇阻 旅游遇消费降级 2023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市场迎来了全面复苏的景象,出游人次和旅游收入都超过了2019年同期的水平。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均旅游消费却远不如四年前,反映出疫情后的旅游消费结构和心态发生了变化。2019年之前,人均旅游消费是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2019年“五一”假期,国内游客人均消费为603元,比2018年增长了8.6%;而根据携程发布的《2023年五一出游数据报告》,今年“五一”假期,国内游客人均消费仅为510元,比四年前的2019年低了15.4%。这意味着虽然出行人数增加了,但是每个人花在旅游上的钱却减少了。

二、微旅游时代旅游消费的特征

(一)短途出行微旅游注重短时间内的体验感受,一般不会长时间离开家,适合周末或假日安排。

(二)低成本消费微旅游强调低成本、高性价比的旅游体验,由于线路相对短小,可以节约成本。

(三)个性化需求微旅游强调体验、感性、个性,注重体验和自由度。

(四)移动互联微旅游多通过网络、手机APP等移动互联技术来实现自助式预订、查询、购票等服务。

(五)快速变换微旅游强调随时随地的体验,不固定于一个地点,可以灵活应变,不拘一格,随心所欲。

(六)社交互动微旅游重视社交属性,游客之间可以相互分享旅游体验、旅游建议等,旅游体验更有意义。

(七)体验消费微旅游更注重旅游体验的过程,而不是旅游目的地本身。超越单纯的旅游景点观赏,更注重游览的深度与广度。

三、乡村旅游发展的难点和痛点

(一)旅游资源单一由于乡村旅游经营单体的自然条件、文化资源相对单一,系统性、规模化发展乡村旅游的挑战相对较大,难以形成特色和吸引力。

(二)人才缺乏由于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乡村地区人口流动性较大,缺乏具有乡村旅游管理和经营经验的人才,乡村旅游产业的管理和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三)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村旅游有别于依靠旅游地产开发的大型文旅综合项目,他的低回报率导致了乡村旅游项目在固定投资上是相对乏力的,再加上乡村地区本身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交通、通讯、住宿等方面的服务条件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也是当前乡村旅游的一个普遍痛点。

(四)管理和维护成本高由于乡村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往往经营空间较为分散,管理和维护成本相对较高,同时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管理机制,难以做好管理和维护工作。

(五)质量和标准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品质控制机制,乡村旅游产品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难以赢得游客的信任和认可,从而影响了乡村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六)资金缺乏由于乡村旅游项目涉及的资金规模较大,面临资金来源不足、难以保证项目投资回报等问题,限制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四、微旅游时代乡村旅游创新发展路劲

(一)加强特色主题产品打造深度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形成特色:基于当地的自然、文化、人文等资源进行剖析,形成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互动性。

(二)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为经营赋能借助移动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为游客提供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服务,如全程导航、自主选择景点、定制化行程、预约服务、特色餐饮服务等,保障服务的及时性,节约劳动力成本,提升服务效能。

(三)引入创新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乡村旅游产业可以从文化体验、生态体验、休闲体验、运动体验、艺术体验等多方面入手,打造具有创新性的旅游产品,并不断更新和升级线路、景点等。

(四)创新融资模式,吸引更多投资乡村旅游产业需要拓宽资金渠道,吸引政府和社会资本等投资,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要创新融资模式,对关键节点项目要舍得让利, 不以短期盈利为目的,以品牌效益、综合效益,长期效益为衡量标准,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升新项目的融资和资本实力。

(五)创新引智模式,争取更多专业人才通过青年创业孵化、营销托管、大学生实训基地建设、人才飞地建设与自媒体矩阵建设等多种方式,采用项目分红、股权激励、经营对赌、特许经营权释放、众筹管理团队等合作模式,吸引更多远程及驻场专业人才和团队加盟到乡村旅游项目经营中来。

(六)完善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一是建立科学的发展策略、运行机制和法律法规体系,提升乡村旅游产业服务质量,切实保障游客安全和利益;二是做好品质管理与标准制定,乡村旅游产业需要从品质控制和标准制定方面入手,确保乡村旅游产品的质量,实现品牌建设与市场化运作,打造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品牌。

(七)政府搭台,国企引领,建设联合经营机制要积极争取政府引导,地方平台公司搭台,发挥国有企业经济杠杆作用,打破行业壁垒,建设区域智慧旅游系统,形成合作共赢:针对乡村旅游资源不足、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以将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的旅游企业、农民等充分整合起来,形成区域性整合营销、整合订购、统筹服务、统一管理联合经营机制,提高营销效能,提升服务品质,降低管理成本,构建合作共赢的行业关系。

作者简介:王东明,旅游职业经理人,曾先后就职于市级、县级文旅平台公司及国内知名文旅公司,负责过多家国家5A级景区、4A级旅游景区运营、区域性文旅项目开发及文旅品牌创建、评审工作。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