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根计划 | 景区垃圾去向何方?

深根计划 | 景区垃圾去向何方?

2023-05-16 23:25:07  浏览:166  作者:管理员

环23深根实践

01

活动选址

本学期环23班主题党团日的主题为塑料公约和塑料治理,其中部分内容与垃圾分类相关,于是我们党课小组决定前去颐和园进行实地参观和调查,去了解颐和园中的垃圾分类情况和垃圾桶分布情况。

02

活动流程

集合出发

早晨八点半,党课小组成员们在清华西门集合,并乘坐地铁前往颐和园。

入园调查

早晨九时许,党课小组成员到达颐和园,并进园调查并参观。在进园的路上,党课小组成员观察了路边的垃圾桶,并对其位置进行了记录。

结束归校

上午十一点半,党课小组成员结束了调查,并乘车返校。

03

活动成果

/ 1 /

 颐和园垃圾桶分布情况

经调查发现,可能由于颐和园为人流密集的旅游景区,其园内垃圾桶密度极高。在园内道路边,平均10-20米就会设置一个垃圾桶。

/ 2 /

颐和园中垃圾桶种类

颐和园中垃圾桶基本有两类,如右图所示(另有一类相似的垃圾桶由于位置偏僻,未得到照片)。值得注意的是,基本所有垃圾桶都基本做到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分类,但更进一步的细分垃圾桶则没有看到。

另外,我们也看到了垃圾分类的宣传牌,如左图所示。

/ 3 /

思考和感悟

颐和园作为北京市的地标建筑,其垃圾桶的数量能从侧面反映出北京市无废城市的建设情况。从目前的观察和调研中,我们看到,颐和园做到了对垃圾的基本收集,也对垃圾分类进行了一定的宣传。

另外,党课小组成员们也对颐和园中环卫工人进行了采访,询问了颐和园中的垃圾转运模式。通过采访,小组成员们既了解了颐和园垃圾处理结构,也感受到环卫工人的艰辛。

04

活动感想

刘轩溢

我们将颐和园的景区垃圾收集与运输调研与主题党团日的“塑料污染治理”板块相结合,实地考察了颐和园景区的垃圾桶分布。为完成调研我们还采访了景区工作人员,在了解到工作人员清理时间段以及垃圾去处后,我们为维护景区优美风光的工作人员的艰辛而感到震撼与感动。

并且本次调研与我们后续的雄安“无废城市”建设的调研形成了连贯的垃圾产生与处理的时间线,为后续雄安调研提供了“游客”与“垃圾处理前端工作者”的两种视角,受益匪浅。

王玘

在这一次颐和园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亲身调查体验了景区内的垃圾箱投放状况。我们注意到垃圾箱的密度非常高,并且有相当大的处理频率,并没有出现垃圾桶被塞满垃圾被乱扔的现象。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并没有因为人潮的涌入而被破坏。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垃圾桶上标注了常见的可回收物与其他垃圾,对游客进行垃圾分类起到了提醒作用。这可以对于景区的垃圾管理提供范例,也能促进北京进行无废城市建设的进程。

05

活动总结

通过党课小组的观察和探究,我们基本达成了初定的目标,并为之后的雄安社会实践和党团日活动作了铺垫。

但本次活动也有不足的地方,如对颐和园地图不熟悉,导致未能完整地对整个园子进行调查,导致调研结果可能与实际结果存在一定偏离。

制作 | 环23党课小组

审核 | 环境TMS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