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区816工程景区“市级保密教育示范基地”9月15日正式揭牌
2023-09-16 08:12:59 浏览:32 作者:管理员

经中共重庆市委保密委员办公室、重庆市国家保密局批准,2023年9月15日,涪陵区816工程景区“市级保密教育示范基地”正式揭牌。居安思危,有备无患,保密教育基地建设是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推进保密教育工作走进群众的重要载体,建设保密教育基地符合近年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大政策和社会的实际需求。
本次816工程市级保密教育示范基地揭牌仪式由涪陵区委保密委专职副主任田焱森主持,市委保密办(市国家保密局)主任(局长)邓超、涪陵区政协副主席王保川出席揭牌仪式并致辞讲话,一起为816工程市级保密教育示范基地揭牌。同时市委保密办党总支、区委统战部、区委组织部、区政府办公室、区纪委检察机关、区委宣传部、涪陵交旅集团等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揭牌仪式。随后,全体人员前往816烈士墓园,瞻仰烈士墓,致敬烈士。
816工程全名“三线建设进洞的原子能反应堆及化学后处理工程”,作为中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即三线建设进洞的原子能反应堆及化学后处理工程,1966年由中央军委、周恩来总理批准建设,1984年因国家战略调整,工程停建。
816工程深藏于金子山腹中,具上下三层干、支洞体体系,洞内总面积1.3万平方,主洞室高达79.6米,洞中有洞、洞中有楼、楼中有堆、堆中有太阳,构成了我国唯一集大三线建设背景、地下核军工概念、震撼性人工巨洞于一体,具世界性吸引价值的已揭秘独特社会遗产红色旅游资源。
2002年4月,国防科工委以科工密办〔2002〕14号文同意对816工程解密,2010年4月,该工程101工号核反应堆主体部分作为旅游产品首次对外开放。816工程是我国核工业国防建设的缩影,是三线建设不可抹去的记忆,更是伟大的社会遗产。
作为三线建设时期1100多个工程项目中的典型代表,集神秘、神奇、神圣为一体,是已知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洞体建筑,聚合了三线建设、国防军事、核能利用等诸多元素。816工程书写了军工建设史上的传奇,有大国力量、大国智慧,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活教材。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首届科学大会集体奖
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重庆市市级文明单位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重庆市市级干部培训基地
涪陵区科普基地
涪陵区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816工程作为“三线”建设时期的重大战略工程,见证了大三线工程“建设——停建——新生”的沧桑历程,这使816工程有特定的三线建设历史背景,能够建设独特的保密教育,能够利用816工程的红色资源,讲好“816”故事,传承和弘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和保密精神。2022年共开展保密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200余场,受众1.7万余人。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816工程在国家安全保密层面永远都是流淌在华夏儿女身体里的血脉,是那永不褪色的赤诚,是家国天下,是你我共守。
由于816工程是当时“天字第一号”的重点国防工程,保密工作非常严格,水陆交通都有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从后勤、官兵到工程师、科学家,六万多三线建设者们隐姓埋名,连工程所在地白涛镇的地名当时也从中国地图上抹去。
新兵入伍的第一堂课就是保密教育,“不该看的不看,不该问的不问”,对外采用4513信箱,战士们严格遵守“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终身保密“的条例,被称为“住在信箱里的人”。转业退伍时档案里都有一张“知秘卡片”,要求终身保密。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816工程将深入推进保密教育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创新,持续改进提升,让保密教育真正走进每一个人心里,为国家安全铸魂、为国泰民安聚力、为民族复兴护航。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赶考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勇毅笃行,以吾辈之风华,构建起“长城”,护我华夏。
|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下图 // 探索重庆其他区县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