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黄山西冲,晚餐后大家一起散步,抬头就欣赏到美丽的晚霞和隐约显现的黄山光明顶。老同学们激励我:你上黄山是在中学时代,如今已过60多年,而现在你人就在黄山脚下,我们因为之前都去,你这次一定要再上黄山,既能为“黄山周边”游锦上添花,更对得起自己晚年,不留遗憾。我欣然答应!老同学们还纷纷为我出主意,你从黄山北门坐缆车上、下,上山后的目标定在飞来石,不要跑远,然后折返,我们开车送、接你到北门,努力一下,回来正好吃午饭。原打算第二天一早就去,但天公不作美,细雨连绵不绝,只好延迟一天。




老天眷顾有心人!第三天(7月31日)天果然放晴。北门7点开始营业,正东7点不到就驾车送我,但眼见前后大巴一辆接一辆,估计是旅游团队,上山人数一定不少。果然,进口现场人声鼎沸,好说也有几百号人。景区虽然对70岁以上老人可以免190元的门票,但到缆车站的5元交通汽车票和80元索道缆车票还得买,等我排完“见首不见尾”的长队,坐上缆车,已快到9点。缆车不是以往坐过的一人,二人或四人一辆,而是100多人一辆的超大缆车。总共就两辆,一辆上山,一辆下山。到了山上的缆车站,真正的考验就迎面而来。






从黄山北门乘坐百人太平索道抵达上站后,可分多条线路游览观景。我选择往南步行,攀登飞来石。说攀登,一点不假。到飞来石的路,有3000多台级,而且几乎全是往上,得靠双脚一步一步往上爬,路上喘气连连,虚汗直冒,小腿肚不听使唤;幸亏我带着已故老父亲用的手杖,得以借力。
路途中,我看见黄山挑夫,双肩扁担上挑着重甸甸的日用百货、建筑材料,步履艰难地攀爬,扁担中间还附带一根木棍,休息时可以用木棍当支点,让肩膀放松片刻;我看见现在依然有“抬轿”服务,一位女士坐在椅子上,由两位挑夫肩挑椅子,送她下山;我还看见沿途有许多环保工人和志愿者,在检拾游客丢弃的垃圾,使黄山更加干净、美丽......








当然,我更主要的是观赏去飞来石沿途的迷人风景。史料记载:“自古黄山云成海”,黄山是云雾之乡,以峰为体,以云为衣,其瑰丽多姿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尤其是雨雪后的初晴,日出或回落时的“霞海”较为壮观。怪石、奇松、峰林飘浮在云海中,可领略“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境界。我很幸运,攀爬途中,就遇到不断升腾的云雾,黄山的峻岭险峰、奇石昌松,回音壁等,时不时在云雾中显现,画面变幻无穷,美不胜收,无以言表。攀爬途中,我还拜见到纪念伟大教育家陶行知的“行知亭”,获益匪浅。我尽全力用相机及尝试各种口径的镜头,甚至大场面接片法,将难得一见的大自然美景一一“定格”,立此存照,带回去再仔细品味。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攀爬,我终于来到飞来石。原来,黄山风景区光明顶平天矼西端的群峰中,有一巨石耸立在岩石平台上,巨石高12米、长7.5米、宽2.5米;其下的岩石平台长12至15米,宽8至10米。两大岩石之间的接触面很小,上一石似从天外飞来,故名“飞来石”。它上尖下圆,形若仙桃,故亦名“仙桃峰”。明代程玉衡诗云:“策杖游兹峰,怕上最高处。知尔是飞来,恐尔又飞去。”飞来石在排云楼去光明顶的路上,重约544吨,为红楼梦电视剧片头的石头,给黄山增添了绝妙的一景。
我手持拐杖,肩跨相机,在飞来石前站立,微笑目视远方,内心畅快无比,暗自窃喜:“廉颇虽老,不仅能食饭,且可登黄山!”。好心的年轻游客帮助用我自己的手机,一口气拍下十多张“双目一览众山小,七十愈七登黄山”的难忘瞬间。









游毕,再顺路走下3000多台级,坐索道缆车和班车下山,已快到中午12点。亚鸿、正东亲自驾车来接我,告知大家都在等我用餐,我内心的激动和感激无以言表。途中,他们还特意短暂停留两处,让我享受“VIP”待遇,拍摄到山泉瀑布的美景;而在交通繁忙情况下,是不允许停留拍摄的。午餐期间,天又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们之中年龄最大的英语专家宋老师用一句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Mr Huang ,you are a really lucky and happy gentleman!”



这就是77岁的我,难以忘怀的“缆车上下加双腿、采风黄山飞来石”的全过程纪实!
2023-08-14
2023-07-27
2023-09-09
海北州文体旅游广电局组织举办“奔跑吧·少年”2023年海北州青少年同宝山登高比赛活动
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