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礼拜,CINDY CHAO艺术珠宝2023大师系列年度蝴蝶作品展在上海龙美术馆开展。年度蝴蝶胸针是CINDY CHAO Black Label Masterpiece大师系列最重磅的、年年位列该系列一号的作品,历来是世界级藏家目光所汇聚之处,可见分量之重。
从2008年至今的十五年间,十只蝴蝶相继由最初微小的构想破茧成蝶为翩翩起舞的具象珠宝。其中两只飞进了世界级博物馆的馆藏展柜;两只在国际顶级拍卖会上远超预估价数倍成交。

分别被美国史密森尼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和法国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纳入永久馆藏的两只CINDY CHAO年度蝴蝶胸针作品
今年这第十只,初登展台已有两点不凡之处:一是藏家本人与公众同时见证它的首次亮相;二是创始人、珠宝艺术家Cindy Chao本人为其策划了一个颇具颠覆性的亮相:仅为这一件作品策划了这场名为“光影之间、对影成蝶”的展览。

因为上海有非常好的观展氛围和风潮,所以从开幕酒会上业内人士们的人潮涌动、排长队近距离观赏蝴蝶真身,到面向公众开放这一周以来,首批靓照、观后感、小作文开始涌现见诸于各个社交平台页面。在大量可预料的赞美中,我也刷到个别吐槽,主要围绕着“三十块门票只有一件展品,五分钟就看完出来了”这点。
就这点而言,我想简单谈谈自己的观展感觉。因为在上周五我为读者导览的场子中,有人看完出来,说觉得我开场前这半小时的讲解非常必要。因为有了这些信息打底,再去看CINDY CHAO这只蝴蝶,对于普通观众而非专业人士而言,理解的层次会变得更丰富。这次展览是CINDY CHAO艺术珠宝第二次在国内办展,对比着2021年“无尽之境”的第一次大展来看,绝对属于两个极端:看过的朋友可能记得,上次Cindy面向公众构建了一个第三维空间,尽可能完整地呈现出足够多的展品。哪怕你只图看个热闹、并不想深究,也可以很敏锐地捕捉到CINDY CHAO作品中那种360度的建筑感、雕塑感和生命力,觉得它与常见的高级珠宝之间似乎有壁。


2021 CINDY CHAO“无尽之境”艺术珠宝大师展
从表面上看,参观者是否能被一个展览震慑住,展品的数量和场地的大小的确会带来最直观的感官冲击,上次的“无尽之境”就印证了这点。但对于展览质量的评判,布展的逻辑一向亦被视为圭臬。
高级珠宝作品因为自带养眼闪耀的特性,好看、好拍、脱离俗世而独仙。往往只要齐聚一堂,就能带来世外仙境般的梦幻观感和一边倒式称赞的大众口碑。我觉得这也是为什么高级珠宝展览大多都采用相对简单的策展逻辑所在:以年代、宝石颜色、主题设计等等为主线的展览非常非常常见,因为这样的逻辑对于布展和观展双方而言都很友好、没什么难度、不需要引入太多思考。甚至当作品足够多品牌方又很会摸鱼时,有没有这条逻辑线都显得没那么所谓,因为东西随便摊一摊一样很好看,很出片。毕竟,读图时代让一切都变得浮于表面,哪怕我们在指责着这样的浮躁,转过身来也可以成为组成它的一员。

但从决心为一件展品策划一个展览时,这条更讨巧的捷径对CINDY CHAO而言已经不再成为一个选择了。
今次展览,现场唯一的展品,是这只名为“俪影蝴蝶”的大师系列年度蝴蝶胸针。Cindy Chao为这第十只年度蝴蝶足足创作了五年,推翻重建了好几次,展览也因此一再改期。因此我猜,艺术家本人是想将现场所有的光芒让位给它,构建一个蝴蝶宇宙。
因为在这背后还有一层故事:就是这枚蝴蝶胸针亦是Cindy为与她相识超过二十年、彼此惺惺相惜、相偕同行的一对收藏家夫妇所做,所以作品本身一定承载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私人情谊,有除去像艺术品、珠宝这些标签外的内涵上的柔软延伸。
虽然承载着年度蝴蝶胸针的、全球飘浮路径最长的展柜毫无争议是本次展览最终要抵达的核心目的地,但在这之前现场的几个装置和工艺墙实际上都是由国际顶尖设计师操刀构建的,目的是辅助观众去更好地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心路和策展理念,它们是俪影蝴蝶从一颗思想上的种子,到最终得以翩翩起舞路上的每一片细碎拼图。比如肩负构建整个展示空间的荷兰知名建筑空间设计师、雕塑家Tom Postma.他不但为CINDY CHAO最初落沪时以博物馆的标准、在外滩源打造品牌首家鉴赏空间心邸;更多次在诸如欧洲艺术博览会(TEFAF)、巴黎古董双年展、伦敦巨匠臻藏艺博会这样的国际顶尖艺术博览会上为Cindy规划展示空间。

今次展览,他将自然光透过落地窗引入整个展区的做法,对比寻常在全黑密闭展厅中全部仰仗打光的展陈,可谓反其道而行之却耳目一新。这其中透露出的哲学,是取之自然、师法自然的策展出发点。



蝴蝶纷飞装置
同样的构思还体现在诸如入口处囊括了1000只蝴蝶的蝴蝶纷飞装置,和落地窗旁由十万只真实蚕茧经染色后组成的树形装置。前者重在随天光变幻而流动,让观览者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欣赏到立体的蝴蝶纷飞景象;后者则好像科幻片中未来某个星球的布景,近距离欣赏亦有超越现实的生命力。
树形装置
我想这些或许都成为一种隐喻,它明明什么都没有明说,但CINDY CHAO艺术珠宝中的精髓——雕塑感、建筑感和生命力——却又渗透在这些装置的每一处。还有。如果你并不是急着对着展品拍个照就结束打卡,而是至少能拿出些时间细细读完工艺墙上的灵感、王尔德的诗、创作过程、如何用最坚硬的钛金属去构建蝴蝶最柔软的线条、了解宝石的铺陈和异材质的运用等等。
且不说或许在真正站在俪影蝴蝶前时,你已经武装了足够多的信息和有关作品的来龙去脉、可以为不爱看字儿的同伴讲解一二了;对那些构成蝴蝶的珍贵宝石和异材质、正反面铺陈的珠宝镶嵌工艺、还有蝴蝶本身的灵动结构,也起码会有一种高过“看个热闹”的视角,甚至透过这仅有一件作品的展览也可以实现敏锐地感知到CINDY CHAO的作品不同于他的、极强的原创性和独特性。
“俪影蝴蝶”的正面与背面
但这些东西,是没有可能在五分钟之内获得的。因为它需要的,不单是一台可以拍照的手机和美图秀秀软件,还有观展者能沉浸其中的心态和想要去了解更多的欲望。那这一蝶一展有没有哪些让我觉得有点遗憾和意犹未尽、希望在未来的展览中可以实现的地方。仅站在普通观展人的角度,我有的。一是我私心想看到更多创作背后的故事。因为有很多话,除了写在工艺墙上,我更想听艺术家本人阐释,毕竟我们普通路人跟艺术家在思想境界上也是有壁的。比如艺术家本人在创作过程中的那种思考、纠结、否定和自我推翻,为什么一定要做这样的作品、从哪里开始产生整个构想的、难度在哪里、希望呈现什么东西,等等。我想要听Cindy多说说这些更生活化的创作过程和思考。不一定非要本人现场说,把这些针对俪影蝴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做成一个纪录片也非常赞。
类似这样的纪录片故事
另外就是我觉得这个展做得很含蓄很纯粹,我明白这有可能是策展人想要一个更静谧自然、让观众暂时逃离城市纷扰的展陈风格,但其实稍稍大刀阔斧点也无妨。比如工艺墙上提到了Cindy是极少数的珠宝艺术家、在今天还亲自采用18世纪欧洲皇室珠宝的制作方式——由蜡模开始创作而非二维的手稿图。那这时我就很想看一看蜡模的实物到底长啥样,还有辅助的手稿和一些方便展示的文本创作,比如深入自然搜罗到的蝴蝶形态、是否有相关的摄影作品等等灵感来源。
比如现场陈列有这样的蜡模
比如还提到了所有CINDY CHAO的珠宝作品都是由艺术家亲自以艺术的视角进行甄选宝石,那我又很想知道她如何为这只蝴蝶确定所用宝石的、又是怎么挑选宝石的。这些不但帮助对这个行业陌生的观展路人更好地理解作品,也将艺术家本人的思想公布于众,是很好的建立起大众认同的契机。
当然,这些都是我作为一个艺术外行和好奇宝宝信马由缰的不成熟想法。因为一个展览从构想到最终实现会受到太多客观因素和突然状况的制约,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一定是多方面因素协调和battle后的最佳平衡点。


记得上周五下午在我的导览专场,将读者们送进展厅前,我像一个送孩子进考场的老母亲一般、把背景知识、创作背景、艺术家其人其事这些观展要点从头到尾给大家捋了一遍,生怕她们遗漏掉任何细节,降低本次观展“性价比”。有个女生出来后跟我说她站在蝴蝶前,看到那种脆弱的璀璨的缱绻的美丽时,眼泪都快绷不住了。
我听了很惊讶:世上竟还有如此多愁善感之人。但转念再想,或许这也是这场展览带给我的意外启示:它为忙到失魂、伤痕累累的都市人提供了一方暂时逃离的静谧之所。在这小小暗室中超脱俗世的美丽面前,内心最柔软的情感被唤醒,感慨人实在渺小,须尽量勇敢、自强、展翅飞翔。而这些不足为外人道的情怀和勇气,连同艺术作品本身,虽不用说是无价的那么矫情,但也统统都是无法用一张门票钱来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