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 入 我 们
想要加入协会的企业可拨打协会联系电话,前往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下载填写《入会申请表》,并将入会申请表、营业执照等相关材料发送到协会邮箱。经秘书处审核,理事会审议,缴纳会费,即可成为会员。



当前,我国旅游消费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升级趋势。文化和旅游相关部门聚焦消费新需求,推动旅游景区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创新推出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等旅游新产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休闲度假需求。
融合发展,文化元素提升旅游品质
氤氲雾气中,一尾小船逶迤而来,琵琶轻拂;静香书屋内,一曲《武家坡》声腔婉转,韵味悠长。近日,江苏扬州瘦西湖首届“梅花艺术节”开启,将花文化与非遗相结合,给游客带来了不一样的游玩体验。
文化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滑雪度假……旅游市场中,各种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越来越丰富。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年人均出游超过4次。人民群众通过旅游饱览祖国秀美山河、感受灿烂文化魅力,有力提升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顺应大众旅游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创新旅游消费场景,积极培育旅游消费新模式。
不久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和旅游消费需求升级,人们出游不再满足于到景区转一圈看看风景,而是有了更多的度假休闲需求。在此背景下,建设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旅游休闲街区,对于激发度假休闲旅游的更大活力是非常有意义的。
“旅游+非遗”激发新活力。近年来,南京市致力于探索“非遗进景区”的模式,将原本深藏在博物馆或是隐于乡间的非遗项目,有机融合在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各个环节中,让游客看得见、尝得到、能体验、可带走,在旅途中感受非遗魅力。近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公布了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南京两个项目入选,其中,夫子庙_秦淮风光带景区入选“非遗旅游景区”,小西湖历史风貌区入选“非遗旅游街区”。景区还将南京云锦、秦淮灯会、秦淮灯彩等元素融入一些餐饮店堂设计,让游客在用餐时也能领略非遗之美。

创新发展,智慧旅游增强游客体验感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发展大众旅游、智慧旅游”“强化智慧景区建设”。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旅游领域的应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也推动形成了更多休闲度假旅游消费新场景。
“智慧旅游在提升游客体验方面的作用比较明显。”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和旅游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翟向坤说。一些景区通过数字化改造,完善分时段预约游览、流量监测监控、智能停车场等服务,让景区参观更有秩序,改善了游览体验;还有一些景区开发数字化体验产品,普及电子地图等智慧化服务,丰富了参观体验。
面对高质量发展需求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旅行业越来越离不开科技、数字化建设赋能。山东各地加快智慧文旅布局,利用5G、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整合“吃住行游购娱”产业要素及公共服务资源,探索打造“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文旅智慧化之路越走越宽。
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发展,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组织开展了2021年智慧旅游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确定了27个2021年智慧旅游典型案例,“君到苏州”文化旅游总入口平台提升文旅综合服务效能案例名列其中。

苏州智慧旅游项目由智慧营销、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三部分组成,其中智慧服务和市民、游客最接近。今年春节期间,来苏游客总量790万人次,其中有125万人次通过智慧旅游系统预约游览免费开放的苏州景区。
如今,苏州智慧景区正在向数字景区转变,景区数字化的呈现可以让游客在线上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提前了解景区风貌,然后到现场对感兴趣的景点进行深度体验。在智慧营销方面,将苏州文旅的各种活动信息、演出剧目、优惠举措等通过平台推送,方便游客及时了解出游信息。
“通过智慧管理,能够直接和景区周边现场的执法人员取得联系,及时帮助游客解决问题。”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科技教育处处长施峰说,未来会整合苏州文化、景区历史、景点特色等内容,让游客得到更好的旅游体验。

联动发展,新兴业态激发产业新活力
“一条青果巷,半部常州史。”青果巷沿古运河呈梳篦状展开,呈现出“深宅大院毗邻,流水人家相映”的空间格局和江南水乡传统民居的风貌特色。巷内以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为主,分布有名宅故居、祠庙殿宇、桥坊碑石、林泉轩榭、古井码头、戏楼剧场、学堂校舍,是常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集中展现。
古典风貌与时尚体验怎样有机融合?旅游和产业如何相互促进?青果巷以多元化的文化展示形式为载体,辅以都市时尚休闲业态,还原、丰富、重塑常州文化消费场景,打造老城厢的“风尚雅集”。目前,青果巷里入驻店铺数量近200家,科学规划“印记、艺趣、风尚、雅韵、栖居”五大主题业态。主巷两侧以文化传承为主,打造常州老城厢“雅集慢生活”;二期织补区域以休闲体验为主,融非遗传承、精品书店、匠心文创、文化餐饮、曲艺雅韵、潮流名品、青果客舍等多功能于一体,营造休闲度假旅游新体验。
在完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的过程中,“旅游+”和“+旅游”快速发展,形成多产业融合发展新局面。作为一个富民增收产业,旅游业在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旅游业有着很强的融合带动作用,“旅游+赛事”“旅游+阅读”“旅游+营地”“旅游+科技”……不仅创造了旅游市场新的增长点,也催生了旅游消费新场景和新业态。
“旅游+户外”渐成新时尚。去年,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推进户外运动与旅游深度融合,以徒步、骑行、汽车自驾、航空运动等项目串联景区景点、度假区”。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9个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
露营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旅游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旅游休闲经济的新增长点。去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有利于“露营+旅游”“露营+文化”“露营+摄影”等主题的创新业态发展。
专家认为,人民群众旅游消费需求向高品质和多样化转变,由注重观光向兼顾观光与休闲度假转变。要紧跟文旅消费升级新趋势、打造休闲度假旅游新供给、新场景、新模式,推出更多符合游客口味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在激发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更大活力的同时,为人民美好生活增添更多精彩。

来源:邯郸晚报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转载内容均会注明出处,部分文章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的,仅标明转载来源,还望谅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与小编联系,将及时更正、删除。

安徽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协会成立于2017年10月,是在安徽省民政部门直接注册,在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下,是由全省从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校等自愿结成的行业性的社会组织,成立了功能性党支部,聘请了党建工作指导员,是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分会(农业农村部主管)理事单位,2018年成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联盟副理事长单位,2019年是长三角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联盟发起单位之一,2021年成立了休闲农业首席专家工作室,2022年成为中国农民企业家联谊会(农业农村部主管)理事单位,是安徽省3A级社会组织。
截至2022年12月,省协会正式会员企业已达1300多家,理事单位55家,其中会长与副会长单位15家、监事1家、理事39家,成立市级协会7家(合肥、六安、芜湖、宣城、马鞍山、铜陵、阜阳),县级协会5家(巢湖、潜山、肥东、庐江、太湖)。并与湖南、海南、四川、山西、吉林等省级协会以及美团、高德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逐步落地实施。协会在省民政部门与省农业农村厅的领导和支持下,以“发现安徽休闲好去处,发展安徽休闲好产业”为己任,近几年来多次组织开展省内以及到浙江、江苏、海南、湖南、四川、台湾等20多场次研学培训、走访调研、考察交流等,组织承办了多次相关会议(展会)、论坛、沙龙,其中固定的三次大的活动:每年一届的中国安徽省(上海)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上海,12月)上,我们都在以“美丽田园,休闲安徽”为主题做安徽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介;每年一届的中国安徽(合肥)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九月·合肥)上,我们都在以“休闲长三角 旅游一体化”为主题举办高峰论坛及会员大会;每年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分会(农业农村部)统一组织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国家星级示范园区的申报与评定;并成立了专家智库,不定期在省内、省外发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园区与路线推荐,深受会员与旅游市场的认可。
2023-08-31
2023-09-15
2023-05-17
2023年“5.19中国旅游日”张家口分会场活动暨宣化区文化旅游生活季启动仪式进入倒计时
2023-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