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笔记】从临汾到晋中

【旅行笔记】从临汾到晋中

2023-09-15 04:26:11  浏览:44  作者:管理员

八月六日中午,我们从壶口瀑布出来,按计划一路向北直奔位于临汾市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十二点多刚好到达临汾市区,便下了高速歇脚。

临汾的鼓楼

午餐仍然是山西面食,略过不提。倒是吃面时查询当地资料,《尚书》记载的“尧都平阳”,即尧帝时的都城在平阳,就是现在临汾尧都区所在地。尧都自古建有尧庙,不由心向往之。然而此处离洪洞大槐树还有将近一个小时车程,我们只好放弃探谒尧庙的想法。

饭后略事休息后,驾车前往洪洞县。下午两点,在烈日暴晒中,我们到达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在景区对面的停车场停好车,还没到景区大门,便远远望见那棵既是门又是树的大槐树,众多游人在门口树下打卡。然而这并非明初大移民时的那棵大槐树,只是景区建设时的造景罢了。

随后,我们购票进门,然后遭遇了山西行最大的一个坑。原来这寻根祭祖园虽然甚大,连片的建筑群也高大壮观,却都是现代造景,空洞无物,所谓姓氏文化略显肤浅,甚至里面的移民博物馆展示的物件都是现代仿造的,整个景区除了一棵据说是当初移民古槐的二代大槐树,再无值得一看之物。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发生在这里的明初大移民,号称移民遍天下,历史意义深远,但跟我们广东人、客家人并无多大联系,少了情感纽带使得这个人造景区成为鸡肋,我甚至后悔放弃尧庙到这里来了。因此,我们丧失了游览众多仿古建筑的兴趣,一行人此时均感疲累,便借着树荫下的凉风就地休息。

五点半,我们驾车继续北上,前往晚上的住地——位于晋中市的平遥古城。一个小时后,循着民宿房东的指引顺利到达平遥古城南门停车场,然后从小南门进入古城。

此时小南门片区正在维修,进城后按导航步行却发现去民宿的道路已被阻断,只好打电话给房东。还好不一会儿,房东就骑着小电驴过来接应,带着我们在城墙根下从小路绕道过去。一路上道路颠簸不平,尘土飞扬,房东介绍说这两年古城大动土木,改造工程尚未完工,的确影响游人体验。

不到十分钟,便也走到了预订的禅心小院。这是个小而精致的四合院,不大的院子里居然种着两棵硕果累累的枣树,树上挂着的蝈蝈笼子,树下布置的秋千和摇椅,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行李还没放好就玩了起来。

我们订的套间是四合院原来的堂屋和右侧主房改造成的,外间客厅设有罗汉床、茶桌和麻将桌,内间则是3.5米大炕,装饰和家具均为中式,加上一些兰花、木雕之类的小摆件,显得颇为雅致。据房东介绍,这套民宿是他们新近才改造好,刚开张不久。

放好行李,已是晚上七点,我们立即前往古城内找吃的。一路上果然到处都是施工的痕迹,一些地方地面还没铺好,加上一些临街商铺还未开发,路灯颇为昏暗。由于住处在古城东南角,走了约半个小时才走到步行街,整个古城人气最旺的地方,才终于感受到了古城热闹的一面。

步行街跟其它古城的没啥区别,都是美食和贩卖南北特产的商铺,比丽江似又少了点手鼓和音乐的烘托。我们随意找了家饭馆进去,菜色并无惊喜,唯有当地美食栲栳栳颇有特色。栲栳是用竹篾或柳条编制形状象斗,打水或装东西的工具,也叫笆斗。栲栳栳就是形似栲栳、筱面制作的面食,蘸着酸辣汁食用,口感筋道,味道只能说是不难吃。

酒足饭饱后,已近九点,疲累的我们便直接走回民宿休息。遗憾的是没有约到《又见平遥》实景演出的门票,据说该演出演绎山西票号传承的历史故事,观众穿行在实景演出布景中,既是看客又是亲历者,在形式上很有新意。

七日一早,睡到自然醒,步出房门,晨光里的小院更显雅致清净,着实令人艳羡不已。

既然古城满城都是尘土,时间也来不及到城内古建筑景点一一游览,我们便决定到附近的南门打个卡就离开。在小南门边吃完早餐,我们便沿着城墙走往八百米开外的南门。南门 “迎薰门”是平遥古城正门,是平遥古城的标志性建筑物。南门上有明初修建的城楼,甚是雄伟壮观,城门外设有瓮城,此时正有不少小学生在瓮城内写生。一通拍照之后,我们乘坐电瓶车回到住处,收拾行李离开古城,前往下一站——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因电视剧《乔家大院》和张艺谋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而名扬天下,是晋商大宅里的代表作品。十一点半,我们一到乔家大院便进入景区游览。一进景区大门,前面是通往乔家大院广场的宽阔大道,远处是城堡式的乔家大院,路两边是晋商开展经商活动的雕塑和乔家历代名人的简介,还间隔设有用来降温的旋转喷雾装置,孩子们在喷雾下玩得不亦乐乎。

走到乔家大院高大的院墙前,首先是一道古朴厚重的“福”字照壁,两侧楹联“经济会通守纪律,言辞安定去雕镌”点名了乔家的主业和家风,照壁背后则雕的是百寿图,福寿双全历来是中国人的追求。

照壁后的大门屋檐下高悬一块牌匾“福种琅嬛”,是慈禧为感谢西逃时乔家借银御赐的。

进入大门,是一条由低到高的巷道,两边是一座座古建筑院落。这乔家大院其实是由若干个院落组成的建筑群,称为村寨倒更加合适。其中大门右边就是乔家大院第一堂“在中堂”,是乔家大院创建人、乔家第三代家主乔致庸的故居。“在中堂”数重院落由低到高依地形而建,全都是砖木结构的高大建筑,砖墙牢不可摧,檐下斗拱木雕精工细作,各处门楼悬挂文人名士题写的牌匾,历经两百多年保存完好,真是不可多得的建筑瑰宝。

“在中堂”各个院落动静划分合理,房间使用严格按照辈分、家庭地位安排,既讲究家庭成员的和谐团聚,又有各自的活动空间,传统的伦序礼仪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体现。唯一减分的是,这些院子里大都没有花草树木,缺少生气,或许原状并不如此吧。

逛完“在中堂”,再逛乔致庸家族成员所建的其它院子就有点审美疲劳了。比较而言,“在中堂”也是所有院落里做工最为精致,最有代表性的一个,里面的文物阵列也是按原状恢复得最为齐整。看完“在中堂”,其它院落不看也罢。巷道后部,有一个公共的花园,还能通往乔致庸堂兄弟的大宅,想来也是类似布局,我们在花园歇息一会后,便走出景区觅食。

景区外的商业区各类小商品、美食店铺齐备,倒是相当方便。我们随意进入了景区牌坊旁边的“乔家老号”,惊喜地吃到了物美价廉的刀削面和凉菜,甚至服务员如“海底捞”般殷勤地数次询问是否需要免费加面。

吃完面已是两点半,我们立即驾车赶往太原晋祠。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