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 恰逢白露下江南(一)
2023-09-14 14:59:09 浏览:30 作者:管理员
父亲年轻时曾在浙北和上海一块工作过一段时间。每每谈起他总会说这是对他人生影响很大的一段经历,总会和我提起这边的开放与包容,以及不得不承认的较之于北方的思想先行。高中的我把这一片区域当作自己的第一求学目的地,但奈何实力不济,最后还是留在了北京。大一暑假跟我发小逛了一圈浙北上海,在上海玩了两天便被突如其来的小学期拉回了家,一个飞的直接干了回去,属实是意犹未尽。不知为何总是与江苏这片土地无缘。一直想跑来一趟,但高年级之后总是被一堆烂事儿缠身。浙北的气候我感觉还是有点不适应的,七月初在那边感觉有点闷得本北方人喘不过来气儿,而且一出门便浑身粘。我的好朋友们有好几个人把南京视为精神故乡,无论是在南京读书也好,还是经常来玩也罢,他们给南京最多的评价就是,漂亮,舒服——而且没有浙江那边那么潮湿。本来是要早两天来的,给南京预留了三天的时间好好走一走,但有了突发状况,临时改了计划。南京之行就此变成了12h极限之旅——即凌晨五点到下午五点走(因为在镇江约了朋友)。南京上学的好朋友一个还没回学校,另一个正好这一天全天有课。打算把行李寄存一下然后自己瞎转转,下次来再深度游。好多人在通向地铁站的门口席地而睡,还碰见了一波大爷大妈旅行团,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吵了起来,算是提前给准备冲进第一班地铁的人们来了一个人肉闹铃。南京本地人里还有位素未谋面的朋友,我便向她疯狂打听有啥藏在小巷子中的好吃的好玩的,于是便把出门的第一站定在了中大医院旁边的锅贴店。早上六点的南京路上很少见人,只有零星的几个环卫大爷。
六点出头就溜达到这边了明明,但还是排起了长长的队,属实是出乎我的意料,但同时也多了几分期待。排队的时候和前边的大爷大妈聊天,只能说南京方言还是挺难听懂的(比英语听力还费劲那种感觉),不禁又想以我现在的听力水平但凡和发音不标准的外国学生交流肯定都得费上老大劲,还是继续好好练习吧。。。南京和北京的锅贴简直天壤之别,首先大了一圈,并且是浸油煎炸的,我怕吃多太腻就只点了一两。没想到的是入口直接爆汁,馅儿是鲜甜的,这很符合我对南京人饮食的刻板印象,并且对刚才少点怕腻的决定深以为然。去把行李寄存了一下然后发挥gai溜子的传统艺能。找了半天没找到电驴,扫了辆自行车,然后实践后承认这里真的很不适合骑行。一会儿一个小坡,骑车半小时后快给我膝盖干碎了,就随手扔在一边。纯纯压马路了开始。本来想在西桥那个机位拍紫峰大厦,但上午逆光,只是觉得可惜,便开始继续往其他地方逛逛。午饭选择了相信大众点评,去夫子庙那边的一家店吃蟹粉捞面,小刘说那边能有啥好吃的,坑外地人的。我硬说没准跟什刹海那边一样,人家老店就开在那有啥招呢。小刘沉默,只是让我吃完给一个feedback。在街上走着走着天突然放晴了,下午本来打算去玄武湖转转,但转念又想回去西桥拍紫峰大厦。主打一个随心所欲式旅行。西桥的机位要排队拍照甚至,排在我前面的是两个少数民族的女孩,看她们站在中轴线上和紫峰大厦以及两侧近乎对称的景色相呼应,便随手摁下了快门。五点玩到两点多实在是有些累了,电量耗尽的我去找地儿睡了一觉,为晚上到镇江后的长江夜游坐下准备。南京之行便草草提前收尾了。但我感觉南京是值得深度体验一番的,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十一月中旬前把所有事情搞清,然后再来一趟。哦对,本北方人表示第一次吃酒酿被甜齁的吃不下去了,南京饮食刻板印象+10086.时间太短就简单了尝试了一些东西,但没有遗憾的旅行只会叫人失去下次再来的欲望。小刘说回头我们再来南京会把我们安排的明明白白,那就下次见了南京!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