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作为人口和生产要素汇聚的中心,是人类历史文明演进中的重要产物,也是现代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约在公元前4000年,第一批城市在亚洲西南部地区诞生。此后,雅典、罗马、君士坦丁堡、巴格达、长安等都曾发展为风光不二的国际大都会,佛罗伦萨、巴黎、伦敦等则在人类近代文明史上熠熠生辉。随着全球化浪潮及科技革命不断深化,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城市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更加凸显,正在超越国家界限成为全球发展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包含中央直辖市、省会或自治区首府城市、地级市、县级市的城市体系。城市在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扩大内需、涵养文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也是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依托。
亚里士多德有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加美好。”现代旅游业诞生于城市,城市在旅游业发展中同时承担着客源地、目的地和集散地的功能。城市旅游是旅游者以城市内休闲资源和城市整体为吸引而在异地城市区域开展的暂时性休闲体验活动。城市作为重要旅游资源的主要原因包括:城市容纳和集聚了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是多功能的设施体,并且相比大多数自然旅游区的季节性并不明显。如果说对旅游者而言乡村旅游的吸引在于乡村性,城市旅游的独特性便是其综合性的现代化气息,是由基础设施、商业环境和生活方式组成的关键要素,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旅游城市而言,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既是城市推动经济发展、活化城市文化、完善城市功能、孵化城市创意、更新城市形象的独特凭借,也是构建主客共享的高品质生活空间、彰显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重要路径。
旅游城市是城市旅游的载体,是全球80%以上旅游活动实现的依托。世界范围内,巴黎、伦敦、罗马、北京、上海、中国香港等都已成为知名的国际旅游城市。旅游城市的高品质建设与内涵式发展是城市旅游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代表了旅游者与城市居民共同愿望。为了大力推动城市旅游业发展、提供旅游供给服务能力,国内以城市整体建设为核心的城市旅游业开发受到政府和学界等多方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原国家旅游局相继推动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等评选工作,上海、北京、杭州、桂林、南京、西安等城市提出了国际旅游城市的建设目标。近年来,丰都、洛阳、开封、扬州、长沙、西昌、敦煌等城市提出了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发展目标或建议,济宁、丽江、腾冲等明确了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发展方向。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到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是国内城市立足不断变化升级的旅游消费需求,审度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凸显的新形势与新特征下的战略变革,是对城市旅游业发展和旅游城市建设理解不断深化的必然选择,是旅游城市发展理念的全方位升级,是发掘城市特色、涵养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是城市旅游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全新命题。从学理上溯源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其内涵意蕴与世界城市(World City)理论一脉相承又独具特色。不过对究竟何谓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学界和业界皆未给出明确系统的答案,既缺少对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是什么的学理内涵阐释,也欠缺对其评判标准的操作性理解,对如何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关键问题更是鲜有问津,这使得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理论研究已滞后于建设实践。由此,对以上问题的探寻成为本书研究论证的主要理论目标。
丽江市是云南省地级市,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云贵高原西北部、金沙江中游,是滇川藏大香格里拉旅游经济圈和大滇西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城市。丽江市是中国唯一拥有文化、自然、记忆三项世界遗产桂冠的地级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丽江市较早地将城市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重点培育,城市旅游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19年,丽江市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超50%,旅游业成为丽江市城市高质量发展和综合实力提升的关键依托。近年来,丽江市委、市政府高位谋划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将之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任务,已先后出台《丽江市打造世界文旅旅游名城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丽江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二十条保障措施》《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提升“文化丽江”品牌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等文件。丽江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是全面推动丽江市旅游向休闲度假康养旅居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全力重构丽江市旅游发展格局、重塑丽江市发展优势的必然选择,是提升丽江市旅游产品服务功能、促进城市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活态传承世界遗产的必然要求,是扩大丽江市国际知名度、拓宽文化旅游品牌国际影响力的关键抓手。然而,关于如何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这一关键问题,学界和业界尚未形成对丽江市优势条件及短板的系统性认识,也未勾勒起从顶层设计到路径实施的全景蓝图。因此,对以上问题的回答成为本书致力彰显的现实价值。
本书以“什么是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如何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为主线,结合世界城市、城市旅游及区域旅游规划的相关理论,通过文献研究、田野调查、理论演绎等方法,选取中国著名旅游城市丽江市为典型案例,对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进行了系统分析。重点阐释了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内涵、特征、类型等,提出了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丽江市为例,对其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基础条件做了分析,明确了丽江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总体谋划、支撑体系和实施体系。此外,本书还就中外文化旅游名城对比、丽江市文化旅游国际化发展做了专题研究,以强化对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学理认识,助力丽江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实。
本书共包含七篇十五章及两个专题研究,具体的章节安排及研究成果如下:
序篇分别由“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内涵解读”和“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标准及评价”两章构成。本篇提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是指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领袖魅力和标尺意义,创造了独特文化形态和文化氛围,旅游吸引强劲、产业发达、产品丰富、服务完善,且历史悠远、环境优良、兼容并包、开放创新、主客共享的现代化旅游城市。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表现出世界级的文化旅游吸引力、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品牌、悠久持续的文明交流历史、全链发达的文旅产业体系、独树一帜的创新创意产品、主客共享的宜居宜游环境、要素齐备的现代城市功能、世界一流的城市治理能力、可持续性的城市发展理念等特征,可根据城市辐射力、文化特色及发展成因划分为不同类型。在此基础上,本篇设计了包括“文旅吸引力国际化水平”“产业发展国际化水平”“城市发展质量国际化水平”“市场发育潜力国际化水平”“游客体验质量综合水平”五个维度的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评价指标架构,并选取了15个二级指标,细化出100个三级指标。
第一篇“丽江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基础分析”由“丽江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优势条件”和“丽江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短板”两章构成。本篇内容是对丽江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基础条件的梳理和凝练。一是从资源、区位、政策、品牌、产品、人才等方面梳理总结了丽江市的特色和其在全省、全国和国际层面的地位,厘清了丽江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基础及条件;二是客观分析了目前丽江市与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差距,指出了丽江市存在“资源极佳但产品传统,资源转换机制有待完善”“业态丰富但精品匮乏,企业创新与示范效应不足”“基础设施与服务较为薄弱,旅游功能拓展受限”“发展格局‘一花独大’,产业要素发育不均”“发展理念相对滞后,国际间合作发力不足”等问题,为丽江市明晰短板,缩减差距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二篇“丽江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战略思路”共由“丽江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价值解读”“丽江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战略定位”“丽江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发展方略”三章构成。本篇内容是对丽江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顶层构建。首先从产品转型升级、发展格局重构、服务水平提升、民族文化弘扬、世界遗产传承、品牌塑造及国际影响力等方面阐释了丽江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价值和意义。其次,指出了丽江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总体定位是世界一流的特色文化旅游名城,并结合丽江市自身特色,提出了“六城合一”的定位。最后,本篇系统勾勒了发展目标、总体思路与架构体系及发展方略。明确提出到2035年,将丽江建设成为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领袖魅力和标尺意义,文化形态和文化氛围独特、旅游吸引强劲、产业发达、产品丰富、服务完善、环境优良、兼容并包、开放创新、主客共享的世界一流特色文化旅游名城,通过近期(2022-2025年)、中期(2025-2030年)、远期(2030-2035年)分阶段谋划,力争到2035年丽江市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达到15000万人次以上,其海外游客(含港澳台)占比达到5%以上;旅游总收入突破60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50亿以上,占GDP的比重达8%。
第三篇“丽江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总体谋划”由四个章节构成,分别是第八章“丽江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空间布局”、第九章“丽江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项目体系”、第十章“丽江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产品体系”、第十一章“丽江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融合发展”。本篇从空间布局、项目体系、产品体系、融合发展角度对丽江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做了精准谋划。一是立足丽江市在州市、省域、区域、国际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提出了打造“一带联动、两核辐射、三区协同”空间布局结构(一带:金沙江世界级生态文化旅游带;两核:丽江古城国际文化旅游发展核、大玉龙雪山国际度假旅游发展核;三区:老君山山地休闲生态观光片区、泸沽湖摩梭风情旅居度假片区、高原农文康旅融合发展示范片区),实现丽江市与其他州市、其他省市、其他国家的有效联动。二是统筹策划项目体系和产品体系。提出了以“两核+三区”的空间布局为统领,以“世界级—世界知名—国内一流”为实施层级具体谋划世界文化旅游名城项目、产品。高品质建设五大世界级项目、七大世界知名项目和七大国内一流项目,夯实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现实基础;精细化打造六大世界级旅游产品、八大世界知名旅游产品、五大国内一流旅游产品,并推动形成全季节、全天候、全龄层产品体系;品牌化设计四条世界级旅游线路、四条世界知名旅游线路、四条国内一流旅游线路,助力全域文化旅游产业升级。三是高水准谋划融合发展,以“产业+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业态”“文化旅游+模式”为具体路径,构建了“5+5+5”的整体融合发展模式,阐释了“一区四县”融合发展思路,以推动丽江市文化旅游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
第四篇“丽江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支撑体系”由“丽江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产业要素”和“丽江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专项规划”两章构成。本篇主要从支撑体系和专项规划出发为丽江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提供强力支撑。本篇提出丽江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支撑体系包括:深挖丽江民族文化、优势资源的基础上构建的餐饮体系;围绕高品质酒店、精品(半山)酒店、旅游民宿(客栈)形成的特色住宿体系;依托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国际国内通达性的立体化旅游交通体系;深挖丽江市特色打造符合国际购物标准的旅游购物体系;涵盖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系统、旅游营地、社会资源国际旅游访问点等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本篇精致谋划了立足市场主体培育,充分释放市场活力的文旅企业发展规划;优化智慧旅游发展环境,彰显智慧化文旅发展新优势的智慧文旅发展规划;增强金融聚集辐射能力,提升金融服务文旅经济功能的文旅金融发展规划;扩大优质人才规模,优化人才结构的文旅人才发展规划;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发展体系,充分释放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力的非遗保护与创新发展规划;准确定位旅游形象,精准实施国际营销的国际文旅营销规划。
第五篇“丽江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实施体系”由“丽江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实施方略”“丽江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实施计划”两章构成。本篇构建了丽江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五大工程五大体系”,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计划。一是以五大工程促进丽江市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实施。从诚信建设、市场秩序、标准化建设等方面构建品质提升工程;从促进国际化消费的措施、优化消费环境等角度构建消费引流工程;从社区参与、扶贫成效等方面构建乡村振兴工程;从世界遗产、民族文化活态传承、区域合作、国际交流方面构建文化交流工程;从文化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发展等方面构筑生态保护工程。二是构建五大保障体系,确保丽江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目标顺利实现。从领导小组制度、协调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角度搭建组织促进体系;从土地政策、营商环境政策、保税区建设等方面搭建政策支持体系;从智慧化管理、创新监管机制等方面搭建市场管理体系;从建立专项资金、拓宽投融资渠道等方面搭建资金保障体系;从人才发展计划、智库建设等方面搭建人才保障体系。
附篇由专题研究一“中外文化旅游名城的对比研究”和专题研究二“丽江市文化旅游国际化发展研究”两部分构成。本篇专题研究一通过对国内(北京市、西安市、杭州市、桂林市、敦煌市、黄山市、成都市)、国外(意大利佛罗伦萨、法国巴黎、英国爱丁堡、意大利罗马、捷克布拉格、韩国釜山、法国波尔多)各7座文化旅游名城进行系统分析与对比,发现国内外文化旅游名城的共同点包括:都具有世界级文化旅游资源禀赋、都具有出色的资源创新利用能力、都具有鲜明的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国内外文化旅游名城的差异性包括发展力量差异、发展理念差异、发展阶段差异。本篇专题研究二通过系统剖析丽江市国际化发展的背景和现状、挑战与短板,认为丽江市要实现文化旅游国际化发展格局,应在“市场导向、比较优势、重点推进、统筹发展”的原则指引下,以业态国际化增强国际竞争力、以主体国际化保证国际竞争力、以服务国际化夯实国际竞争力、以品牌国际化宣传国际竞争力、以配套国际化落实国际竞争力。




2023-09-14
2023-08-14
2023-09-04
忻州市忻府区文旅协会“七夕节”旗袍、汉服展演活动在貂蝉故里文化园举行
2023-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