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情怀做不好民宿
2023-09-12 20:43:18 浏览:40 作者:管理员
很少写民宿题材,感觉不够专业,但是事实上又很矛盾,因为在景区工作,认识大量的民宿主,从业十年来,发现大量的有情怀、有实力的老板,前仆后继的投资民宿,现在跟大部分民宿主聊天,如今的心态跟当初投资时的初心已截然不同。今天聊聊旅游链条中最容易被跨界的一个环节——民宿。在这个内卷、躺平的时代里,大多数上班族每过段时间就会有当个小老板的念头,据统计,大家伙最想干三件事情:这三个创业选项从投资金额上逐渐递增,同时从数量上,开得最多,投资失败的也最多。民宿从产业链上,位于旅游行为链条中的后端,是旅游的刚需之一。从时间轴上看,是“消费升级”的产物,从宾馆到主题宾馆再到民宿,更有特色,当然,市场上鲜有原汁原味的民宿,大部分自称民宿的,仍然是“主题酒店”。民宿,指利用当地民居等相关闲置资源,经营用客房不超过4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 ㎡,主人参与接待, 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此定义完全诠释了民宿有别于旅馆或饭店的特质,民宿不同于传统的饭店旅馆,也许没有高级奢华的设施,但它能让人体验当地风情、感受民宿主人的热情与服务、并体验有别于以往的生活。找重点:一是闲置资源,二是规模小,三是主人参与接待,四是设施有特色但不奢华。国内在美团或者携程网上能搜到的民宿,规模上基本上都能达到,房间大都不超过20个,因为我国宅基地的制度有限制,但是主人参与接待和设施有特色不奢华这两条,基本上挂不上边了。定义中的民宿,应当是主人热情好客,接待背包客的场景。现实中的民宿,民宿主想用高于宾馆的接待价格做生意。在建设期,由于前期的情怀,一心想在建设上追求高标准,最终会出现投资额远高于连锁酒店,当时会想,没关系,房价比别人要高得多,回本更快。在经营期,由于跨行业投资,不懂经营,各种乱定价、被投诉的骚操作不断,管理和服务不求效率和性价比,追求极致的个性,最终标价虽然比别人高,但是入住率差远了,原计划两到三年收回成本的民宿,经营一年后发现,得七八年才能收回成本。通常的宾馆住宿行业的投资、定价和收益可以用几个图来诠释:
房间的价格和销售数据,呈现一个凸起的抛物线,现在人均价格越便宜,卖的越少,人均价格越贵,卖的越多,而中间值,往往是真实销售数据最好的区间。因为各个城市、各个地区的消费水平不一样,所以我就不填充数值了。
房间的价格和销售数据,同样呈一个凸起的抛物线,人均价格越低,床位数量越少,人均价格越高,床位数量越多。比较有意思的是,标价较高的床位数量区间,是高于销售量最好的区间,说明民宿主都希望房间能够卖个好价钱,这个符合消费心理学。
投资金额和房价的关系,理论上是正相关的。即投资后,看起来价值100元的房间,往往就能卖100元,看起来价值200元的房间,往往最后卖200元,这会随着市场无形的手的调控,最终达到平衡。
民宿主的希望是,投资100元装修,因为设计比较好,卖出200元的价格;而真实情况是,民宿主往往投资了300元装修,才卖出200元的价格,或者投资了200元,想卖出300元的价格。这也是这篇文章的标题,“靠情怀做不好民宿”的解析。一是建不好。投资收益没定位好,准备卖200元的房价标准却投资了300元标准,简单的说就是投资过大;二是经营不好。本来卖200块房价能够收益最大化,最终却非要卖300元,入住率低,其实还不如便宜卖。当然,我举的例子,就拿100、200、300来,真实情况可能是人均20元到人均5000元不等,投资收益会进一步放大。
无独有偶,我还有几个擅长做民宿生意的老板朋友,全国各地开民宿,除了前几家投资亲力亲为外,之后负责找项目,在重要的节点出现,其他的完全靠“老店”的员工招呼,生意做得不亦乐乎,扩张速度极快。深入交流后,我总结出擅长经营民宿的成功点,下面称为B总吧:位置在旅游链条中的作用是被无限放大的,B总在六七个省做民宿,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在选址的过程中,第一时间了解宏观情况,自己到市场上扫街做调研,借助ota的公开数据,在B总的选址理念里,位置要在相对最好的地段,不去选择偏僻的地方,哪怕租地成本更低,好位置更好出手。从选址的那一刻,民宿的定位就出来了。装修投资多少,装修成什么风格,之后卖多少价格,大概什么“套路”优惠。B总在装修中能省则省,尽量给每个房间的装修费用压缩在5万元以内,我的感受是猛一看很高级,但是经不起细看,甚至有很多很粗糙的地方,但是不得不说,在商言商,控制成本后,之后才有更多的价格回旋余地。找专业的拍摄团队,ota上的图片,那是真漂亮。最终达到了花了100块的装修费用,装修出200块的房间价格,经过商业包装,房间卖到了300块,遇到讨价还价的游客,用合适的理由自己找台阶下,200块、150块都可以卖出房间,最终的效果是,全年的入住率基本上超过80%。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到处开民宿,没有一套实用的激励模式是行不通的,很多民宿主在经营过程中对前台不放心,小心翼翼地“看”着。而B总采用全民合伙人制度,告诉我说赚100块钱,可能属于自己的只有30块左右,但是通过两三年的磨合,形成了一支忠诚度极高的“合伙人员工”,生意基本不用操心。发现不对劲,连续三个月没达到预期,火速转让。这是生意人对市场的敏感,B总在丽江投了两家民宿,刚开始生意极好,天天微信上给我晒对着洱海喝茶的视频,后来周边同质化的民宿开得太多,他在生意最好的时候直接转让,之前年租金在20万左右,他转让的时候年租金已上涨到50万左右了,没想到,50万就是周边的租金巅峰,物极必反,之后的整体民宿生意都走下坡路了。最后,肯定会有人会对民宿的经营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产品的打造上。我认为每个人所处的阶级不同,对投资和收益的看法会不同,可能对于大老板,投资2000万建个“喝茶的地方”,确实是一个朋友喝茶的地方,而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是把民宿投资当成长期的副业来看待的,考虑收益仍是第一位的。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