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的很多村名,来自于两千多年前的长平之战,比如哭头村、血河村、箭头村、血山村等等。从这些地名中,可以看出这场战役,给当地人心理上造成的震撼之强烈。
这几处村落分散各处,决定打一辆车前往,路口停了辆三蹦子,司机是个老大爷,谈好价钱,坐上车前往。

老大爷今年七十多岁,很喜欢聊天。车子行驶很慢,和自行车速差不多,我倒不着急,慢慢悠悠,先是参观了谷口村的骷髅庙,品尝了当地小吃“烧白起”,又经过箭头村,最后到铺上村的长平之战遗址,一路上边走边聊。

大爷是是当地的一个农民,喜欢写诗歌。他说13岁的时候,父亲去世,自己是家中的老大,没办法继续读书,文化有限,一辈子为了生活到处奔波,看到好的对联和楹联,会记下来。到60岁了,觉得空闲了一些,尝试写着玩,不管好坏吧,写的过程很开心。
我问他是否记得内容,他说有一首是写给自己的歌,名字叫《我是农民工》,说着开始用高平话朗诵:
忙里忙外这双手,
人生好坏这个头,
谁不想做一个好爸爸,
谁不想当一个好妈妈,
可是难,可是真难,
谁让咱是一个农民工,
每天鸡叫就起床,
太阳落山也回不了家。
虽然语言不工整,但写的是他的真情实感,所以动人。让我想起刀郎的两句歌词:
九州山歌何寥哉,
一呼九野声慷慨。
犹记世人多悲苦,
清早出门暮不归。
大爷说还有其他几首,都在家里。我带你回我家去看。
我接下来计划继续往北去,不打算返回市区,于是说咱俩加上好友,你回去拍照发我就行。
大爷说怎么加好友?
我拿起他的手机,加上了微信好友,告诉他拍照后发来就可以。
大爷说自己不会拍照。
我说以后可能还会来高平的,到时候我再联系你。
大爷脸上流过一丝凄凉的神情,他这个岁数,应该很清楚,所谓的以后,可能就是没有以后。
我说或者这样,这个遗址一般半小时参观完,你如果不着急,就在门口等我,等会一起回市区,我请你吃饭。
大爷高兴的笑了起来,说那我等你一个小时。

参观完之后,一起返回,回去的路上,路过一家川汤馆,大爷说这家很正宗,很多城里人都专门来这。

我们每人喝了一大碗,味道果然不错。
到了大爷家中,大爷手忙脚乱,翻箱倒柜,搜罗出稿件,拿给我看。
他说自己上了岁数,脑子不行,有时要琢磨好几天,写一两句。有了自己满意的句子,就赶紧找笔记下。

我给他拍了几张照片,他举着自己的诗歌,咧着嘴,开心的笑着,就像举着自己的孩子。
无论什么样的处境,无论多大的岁数,都可以诗意的生活,那是一种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