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文旅产业方兴未艾
2023-09-08 07:12:37 浏览:26 作者:管理员
才觉盛夏,忽而入秋。早秋时节,走进万山区谢桥街道牙溪村,入眼绿意盎然,处处生机勃勃,在青山秀水环绕中,古色古香的传统侗族村居映入眼帘。每逢假日,这里是备受游客青睐的乡村旅游胜地。

万山区谢桥街道牙溪村。
然而,这个极具侗族特色的美丽村落,曾一度“养在深闺无人识”,陷入发展窘境。“前些年,我们这里各方面发展都比较落后,我自己的外孙们都不怎么愿意来这里玩。”万山区谢桥街道牙溪村群众陈桂芬说。2020年,搭乘东西部协作的“东风”,牙溪村在原有100多栋侗族房屋的基础上进行修整改造,在保留特色民居和侗族文化的前提下,建起了牙溪生态农场,打造出乡村旅游精品客栈群、侗族文化体验和亲子主题休闲农场等乡村休闲精品旅游项目,走上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新路。农旅产业两相融合,一泓清泉浸润侗乡。通过土地流转、房屋租赁等方式,牙溪村107户居民实现年均增收1.8万元以上,80余名群众找到就近就业的新岗位。此外,牙溪村还给景区供应食材,既保证了食材的生态绿色、新鲜美味,又带动了牙溪村群众的经济收入,让群众真正享受到了农旅融合发展的“红利”,吃上了“旅游饭”。

牙溪生态农场露营项目。
如今,牙溪生态农场推出“民宿+露营”、户外休闲烧烤等特色文旅项目,进一步丰富入园游客的游玩选择,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打卡。“露营市场深受广大游客喜爱,我们也希望通过露营带动民宿的发展,同时可以举办各种活动提高游客的停留时长,增加我们客房、餐饮等一系列的收入。”苏高新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营销总监褚志说。走进万山区高楼坪乡青年湖村黄家寨,一栋栋白墙黛瓦的侗族民居在白雾中若隐若现,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让黄家寨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

万山区高楼坪乡青年湖村黄家寨。
十几年前,黄家寨村民靠传统种植业维持生计,因过度垦荒和砍伐,山野植被稀少,寨上只有羊肠小道,环境脏乱差,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人口本就不多的黄家寨成了“空壳村”。自2009年以来,在万山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引导下,黄家寨进行全面美化绿化,充分利用山水特点,依托临近朱砂古镇和九丰农业博览园旅游景区的区位优势,打造“水墨黄家寨”乡村旅游品牌,发掘优美田园风光,推出农家乐休闲避暑娱乐产品,垂钓休闲游憩等卖点,将美丽乡村和生态旅游相结合。

万山区高楼坪乡青年湖村黄家寨。
随着旅游品牌越来越响,黄家寨彻底“翻身”。如今,村民们开起各式各样的农家乐,吃上旅游饭,日子越过越红火,逐渐走上一条可持续的乡村振兴之路。沿铜大高速前行,踏访万山朱砂古镇。地下矿洞、万亩红枫林、玻璃栈道、高空索道、“那个年代一条街”、放下云居、朱砂大观园等热门景点云集。20世纪50年代,万山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集采矿、冶炼、科研于一体的汞工业基地。由于长期的超强度开采,朱砂资源几近枯竭,2001年5月,万山汞矿实施政策性关闭,万山因失去支柱产业而陷入发展困境。

万山朱砂古镇景区“那个年代一条街”。
近年来,这个曾因资源枯竭而陷入发展困境的老矿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依托丹砂文化和山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一跃成为铜仁的旅游新地标。朱砂古镇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把破旧的职工宿舍楼改造成悬崖宾馆,苏联专家楼改造成别具风味的俄罗斯餐厅,还对原汞矿废旧生活区进行改造,建成独具特色的“那个年代”步行街。同时,把绵延纵横的地下矿洞变成了“时空隧道”,并融合山水生态新建悬崖泳池、玻璃栈道、玻璃桥、空中索道等休闲娱乐设施,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游客参观游览。

数据显示,景区开园第一年人流量突破100万人次,开园第二年就以3822万元门票收入挤进全省95个重点监测景区的前三名,创下了当时的旅游收入增长纪录,成为全省最具活力的景区之一。如今,立足资源优势,利用丰富多彩的丹砂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乡愁文化,全区形成了“工业遗产游、研学知识游、红色教育游、休闲度假游、健康养生游”等文化旅游新业态,实现处处是旅游景点,季季有旅游特色。

万山朱砂古镇景区“悬崖步步惊心”项目。
“龙头”带动,全域“起舞”。近年来,万山区紧扣“工业强区、农业惠民、旅游兴业”的发展思路,以建成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着力构建“全景式打造、全方位服务、全社会参与、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区域管理”的旅游发展新格局,旅游业持续“井喷”发展。如今,万山区全力推动朱砂古镇工业红色旅游核心区、九丰农旅融合集聚区、牙溪民宿集聚区、铜仁金街文化休闲旅游区、朱砂产业园旅游商品集聚区协同发展,形成了“工业遗产游、研学知识游、红色教育游、休闲度假游、健康养生游”等文化旅游新业态,实现处处是旅游景点,季季有旅游特色。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