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家文化为基础,开发康养、文旅、艺术等实体经济项目

以道家文化为基础,开发康养、文旅、艺术等实体经济项目

2023-09-08 07:10:52  浏览:45  作者:管理员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中华古道隐修派传人、世界道友会执行秘书度人先生题字

来源:上海弘道中心

中华道家:从何处来?向何处去?

来自历史的作用,每个时代都需要而且能够创造出自己时代的伟大事业。中华道家隐修派创始于远古,自伏羲有神圣之德,伏羲创立八卦,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伏羲八卦中所蕴含的“天人谐和”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是中华道家文化的原点。

羲之后有黄帝著《黄帝阴符经》、《混元阳符经》和《黄帝内经》等经书,涉养生要旨、气功、八卦、天文历法等。《黄帝阴符经》作为一部高度精炼的道教经书,正如其他许多具有理性精神之道教学者所撰之作品一样,演述神仙抱一之道、富国安人之法、强兵战胜之术,后人评论“非深于道者不能作”,《黄帝内经》则更是道医、养生之学的根源,后世的黄老之学和道教五术均出自此经。周文王姬昌在伏羲太极四卦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易经》太极八卦,文王姬昌不但凭此经术建立了中华历史上最长久(800年)的周朝帝国,更被后人尊称为道祖。

春秋时期(公元前571年)的老子更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在出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思想巨著。与老子同列的另一道家老祖鬼谷子更以出世之术,而能成就入世之功,才是道家思想与谋略精髓。被誉为千古奇人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是中华道家隐修中的最具代表性的一脉。鬼谷子凭借一人之力就可占尽天下大势,以教为用,指引几位弟子为各自的国家尽忠尽力,但他自己却舍弃了生前身后名。鬼谷子被后来道教的洞府真仙,被尊为玄微真人,鬼谷子不仅有经天纬地之才,还胸怀悲天悯人的救世之心,为了终结战国数百年乱局,不再战火连绵,拯救天下苍生,做出了巨大贡献!几千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科学家尊他为先师,法家尊他为大师,名家尊他为师祖,道教则将他与老子同列,尊为王禅老祖。道家隐修门派不止一脉,高人很多,不少背负着大使命的人,他们在人世间生活生存,即是修炼也是在行道。在生活与做事中历练自己,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智德与修为,默默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通过暴力革命并在过渡的整个历史时期中巩固和加强统治,这一毫不妥协的原则斗争在当今世界,很多国家还都在应用。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中,几千年的道家思想学说,是人类历史上最高尚的道德。“道”是中华道家的核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人类与天地万物共荣共存的最高原则,慈爱、宽容与道德伦理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系统协调、和谐共生的根源,为当今及未来世界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也为中国道家思想和价值传播铺平了道路。“道”是整全的,它广域无限,是全世界性的。

中华古道隐修派传人,世界道友会会长王一大,题字“道德思想,众生主义,乃中华伟大文明”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关乎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华道家隐修派一脉传人,世界道友会会长王一大倡议下,WIYO上海会务中心启动“以道家文化思想为主导,发展康养、艺术、文旅等实体经济”工作组,度人先生将以隐修执事兼入世官系身份,领导学员、会员,配合执行单位,实施文化、经济、产业的整体规划与发展。

为构筑完善的非遗发展产业链,利用产业化平台提升非遗产品的稳定性和标准化,树立品牌意识,在传承和创新的同时推动非遗发展,WIYO上海会务中心特别设立“MGC世界非遗产业发展基金”,并依托上海国际金融地位,吸收社会资本及国内外战略投资,计划在有道教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文旅、生态(山林)康养资源的城市,针对道医、健康、养生、文化、艺术等产业,代表落地合资、股权融资和项目运营管理。

项目规划

一:上海大道场

      道家思想教育、书画艺术交流、红尘炼心修行游学,与公益事业结合,通过慈活动惠及众生,提高道家自身的社会价值与形象。

二:修道院(道医科创发展中心)

      道门子弟研修,组织学习与骨干培训;道家医学、中医药秘藏、典方研究创新技术应用及市场化运营管理,以修道为教化,自古道“十道九医”,道人在修行中更能领悟医学理论。道医的神秘性与原生态特性可以为中医药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以修道院为主体兴办道医服务中心和中药产品研发中心,推动了中医学医药发展。

三:休闲文旅、高端康养体验基地

      在广东、山西、江苏、湖北、四川等地区选址并筹建休闲文旅、高端康养体验基地,植入道家文化,养生服气、导引、药膳饮食、体育训练及太极培训等等,

合作要素

1、合作对象

      企业或个人;寻找合格的合作者,负责各区基地项目的开发与建设;

2、合作方式

     于重点区域设立(基地)联合体公司,本地合作者占大股东地位;MGC世界非遗产业发展基金以技术指导,多层次、多梯度咨询培训,运营管理输出,品牌输出等无形资产参股,享有主体经营公司的股权溢价、分红、收益和运营管理职权。

MGC遗产业发展基金

盘活乡村建设用地、闲置院落、荒芜农田等资产资源,在“宅基地三权分置”“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城郊国有商业用地”政策及产权保障下,为乡村招募共建人,共建休闲文旅、高端康养体验等乡村度假业态,吸引中产及以上城市居民度假在乡村、康养在乡村、会友在乡村。

道教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开发利用

历史悠久、浩繁多彩的道家文化遗产,是几千年道家代代传承的见证,是无数修道者孜孜实践的硕果,是博大精深的道家文化的载体。进一步挖掘、保护、研究、利用,对道家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更是道家门徒义不容辞的使命。        

道教文化遗产的形成

道教文化遗产,总体来说可分为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道教文物古迹:包括道教宫观建筑、道教园林、神仙造像、碑刻、经书、法物、服饰等历史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指的是道教音乐、道教文学、道教节日、道教医学以及养生术等文化元素。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的形成与道教教理教义的形成和发展密不可分。

道教自古以来就有着“重生、贵生、养生”的追求,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道教丰富的文化遗产必然勃生。如古时的修道者多选择名山大川中风景秀美、幽静深邃之处,正如葛洪祖师所言:“为道者必入山林”,“合丹当于名山”。道士们入山修炼或合药,形成了众多的道观、神像、丹炉、碑刻等道教遗存。为记录道教理论和道教信仰而产生的大量道教经书,道士在进行斋醮科仪等道教活动的时候,需要身着法服、使用法物,所遗留下来的法衣、简牍、镜、剑、印等等,也都是珍贵的道教文物。

由于道教思想对生命的特殊关照,道士们对医药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医药学家,留下了大量的相关著作,至今还在惠及着现代人的生活,如《黄帝内经》《千金方》《急救仙方》等等;在日常的道教活动中,为了便于朗诵、记忆、流传,有时一些道经会采用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其中一些新的文学形式如游仙诗、步虚词、青词就应运而生,长时期内为道教所使用;在道教日渐形成的过程中,继承了中国古代巫术善歌舞的传统,将音乐运用于宗教活动,《太平经》中记载了道教最早的音乐理论,《抱朴子内篇·道意》中对音乐的宗教功能也进行过阐述,道教音乐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流派;此外,道教对我国民间风俗习惯影响颇深,一些地方的岁时节日、民间祭祀、日常生活等许多方面都受到道教潜移默化地影响。所有这些,亦是道教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道教文化遗产略述

(一) 道教文物古迹

道教宫观建筑可以说是道教文化遗产的主体,几千年来,无数座道教庙宇曾矗立在神州大地上,其中一些遗憾地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之中,有的经过历代的维护而保存至今。这些保留下来的宫观建筑连同其中的园林、碑刻、壁画等等,大多数还发挥着自身的价值。北京白云观、陕西西安城隍庙、河南中岳庙、四川青城山古建筑群、山东青岛崂山道教建筑群、湖南衡阳南岳大庙、湖北武当山建筑群、福建泉州天后宫、江西龙虎山古建筑群、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庙等宫观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当中,其他还有大批道教宫观被列入省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为数众多的神仙造像,是道教文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千余年间,数不胜数的道教造像问世,保存到今天的也有许多,这些造像集宗教性与艺术性于一身,堪称精品。我国现存最早的道教造像为北魏始光元年(424)魏文朗造道像,藏于陕西耀县博物馆;现存最早道教宫观造像为四川绵阳西山观老子石刻像和青城山天师洞三皇石刻像,均为唐代作品。此外,北京白云观三清阁中明代宣德年间金漆彩妆的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像,以及湖北武当山紫霄宫的明代铜铸贴金道德天尊像等,都颇具代表性。

道教的典籍可谓浩如烟海,其内容不仅包括道教经文,还涵盖了哲学、文学、数术、养生、医药等诸多方面。这些道教经典汇集起来称为《道藏》,历代均有编修。饱经历史沧桑而留存下来的道教经典都是珍贵的文物。比如目前国内仅存的几部明代官方编纂的《正统道藏》、流散在海外的珍贵的敦煌道经、保存在成都青羊宫的《重刊道藏辑要》经版,以及散见于民间的古代道经等。

斋醮科仪是道教重要的法务活动,道士通过诵经、拜忏、做道场等形式与神灵相沟通,以达所愿。在念诵或唱诵经文的时候,需要一些法器来伴奏,如鼓、木鱼、手铃等。另外,做法事的法坛上也需要一些诸如令旗、手炉、法剑、法印等功能性法物。北京白云观藏的民国时期的木鱼、清代漆金手炉、清代铜手铃、民国时期法剑,以及几件制作于清代的做工精美的法服等就属于此类道教文物。

(二)道教非物质文化遗产 

首先是道教文学。与道教相关的文学形式有很多,但是源于道教内部并多为道教所使用的有三种:

第一是步虚词,是道士做斋醮仪式时在音乐伴奏下的唱词,内容一般是对神的赞颂和祈祷。如:“宝箓修真范,丹诚奏上苍。冰渊临兆庶,宵旰致平康。万物消疵疠,三晨效吉祥。步虚声已彻,更诵洞玄章。”亦是一首对仗、平仄都较为规范的律诗。

第二为青词,因最初是用朱砂书写在青藤纸上而得名,也称绿章,是斋醮奏章表文中的一种诗体。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第三是游仙诗,这是专指描写成仙意境、抒发成仙愿望的诗词,盛行于唐宋时期,当以“诗仙”李白的诗作为代表。

其次是道教音乐。北魏的寇谦之祖师在《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中将道经的直诵改为乐诵,后经历代发展,愈加成熟。宋、明时期朝廷甚至设立“云璈部”和“神乐观”等专门机构主管全国道乐。明代出现的《大明御制玄教乐章》道教音乐谱集,以工尺谱记谱,更加规范化。道教音乐在发展中因所在地域、风俗不同而各具特点,形成了以北京白云观、苏州玄妙观、四川青城山、湖北武当山、沈阳太清宫、千山无量观、山东崂山等为代表的道教音乐派系。其中,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和武当山宫观道乐已于2006 年 5 月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从道教音乐衍生出的道情和渔鼓两种道教戏曲形式,早期为道观内所唱的诗赞体经韵,后与地方戏曲相结合,衍变为一种以说唱为主的民间戏曲形式。目前已有多地的道情戏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道教文化对我国风俗习惯影响很深,民间的岁时节日、祭祀、日常生活等许多方面或明彰或暗隐地几乎都有道教的身影。许多宫观所在地区的内容丰富、历史悠久的庙会,也大都起源于道教宫观的祭神活动。有些地区的传统庙会和习俗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如天津市妈祖祭典、泰山东岳庙会、武当山庙会,龙海市古田县保生大帝信俗、甘肃省泾川县西王母信俗等。 

道教医学与道教养生是道教独特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东晋的葛洪祖师是一位伟大的医药学家,他的医学著作《肘后方》里记载了结核病、天花及恙虫病,在世界医学史上为首次。我国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即是从葛洪祖师的著作里得到启发,成功地提取了青蒿素。而道教医学所倡导的“治未病”的理念产生了诸如太极拳、导引、五禽戏、八段锦等等各种养生功法,都是具有道教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丰富道教思想的太极拳已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道教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国家相关法律的不健全以及对宗教文化遗产的定义不明确使得道教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对滞后。目前我国与宗教文化遗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只有《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等,没有一部单独针对宗教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这使得道教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遇到一些特殊问题时面临着无法可依的窘境。而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没有单列出宗教类,许多道教文化中的非遗种类,诸如道医、内丹术等等,无法归类。

其次是道教界自身重视不够。长久以来,道教界对自身的文化遗产认识不清、重视不够。究其主要原因应该是觉得这些宫观庙宇等文物古迹以及音乐、科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道士们日用常行的内容,而没有意识到其中一些文化遗产的不可再生性,以及有些文化遗产正濒临灭绝的危险。这种态度上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欠缺。目前在教内,各地协会及宫观都没有设立专门的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没有专业的文保人员及文保措施,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也是微乎其微。

再次是来自道教文物古迹自身特点的制约。道教文物古迹与其他文物古迹不同,它不仅仅是对道教历史的记忆,更是道教文化的载体,并且这些文物古迹还在继续发挥着传承道教文化的作用。比如建于宋代的殿堂还在迎接香客,塑于唐代的神像还在接受信徒的供奉,刻于明清的碑石仍然在露天中供人瞻仰。它们身上所蕴含的远古的神圣性,正是众多香客游人所膜拜的理由。因此,既不能把它们隔离于民众之外,又不能请进博物馆,甚至不能轻易地用玻璃罩围护起来,这就给保护工作带来了困难。

最后是来自相关部门的牵制。古时候祖师们选择的“洞天福地”如今都是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因此许多的道教宫观不可避免地要与所在地风景区管理部门以及旅游、园林部门打交道,如果双方关系融洽,会有益道教文物古迹的保护,反之则不然。而一些部分落实或未落实宗教政策的庙宇所存的问题就更为复杂。由于历史原因,有许多具有悠久历史的道教宫观并未归还道教界,而是由地方的风景区、旅游部门或文保等部门管理,显然这样的情况是不利于道教文物古迹的保护的。另一种情况则是一些已经被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宫观与文保部门的纠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得拆除,需要迁移的,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也就是说,一旦道教的文物古迹被列入文保对象,道教界对其维修的权利就会受到或多或少的限制,而有些文物部门对道教文物的保护又重视不够,许多被列为文物保护对象的遗存年久失修,现状不容乐观。另一方面,目前道教的非遗申报工作是由各级文化部门负责,并且国家对于非遗的保护支持资金也是下拨到当地文化部门,而个别文化部门的不作为以及后续保护措施没有跟进,也严重制约了对道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对道教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点建议

 第一,呼吁国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资金投入。

道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道教界要发出自己强有力的声音,阐释道教文化的丰富内涵,展示道教文化遗产的珍贵性和稀缺性,呼吁国家健全宗教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宗教分类系统,并在政策上和资金投入上给予道教文化遗产与其他文化遗产同等待遇。

第二,开展道教文化遗产普查。

如前所述,道教的文化遗产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分布地区广泛,然而目前并不能全部列入文保单位以及非遗名单中。因此,我们自己做深入的调查以及广泛的普查就成为保护文化遗产工作的关键第一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详细的文化遗产名录。这样摸清家底,才有利于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道教教职人员的主人翁精神,提高文物保护意识,使广大教职人员充分认识到道教文物是道教历代祖师和信教群众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是道教文化的载体,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它们具有不可再生和不可替代的特性,需要加倍呵护。

第三,成立专门机构,培养专业人才,设置专项基金。

在道教协会、各地道教组织以及文化遗产丰富的宫观成立专门机构,对文化遗产进行统一登记、管理、保护,有条件时可进行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可以考虑在各个道教学院开设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课程,培养我们自己的专业文保人才,组建与庞大的道教文化遗产相适应的文保专业队伍。同时要注意培养道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抢救性地保护面临后继无人危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渔鼓戏、水陆画等的继承者。道教界自身更是要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有条件的协会组织可以设置文化遗产保护专项基金。倡议道教的慈善公益活动加入保护道教文化遗产的内容,特别是对教内自身能力不足又拥有丰富道教文化遗产的宫观和地区的给予扶持。

第四,协调与有关部门的关系,将文化遗产保护与落实宗教政策相结合。

要理顺与风景区、旅游、园林、文物等部门的关系,各方以大局为重,求同存异,加强合作。尤其是作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宫观,要重视文物管理部门在文物管理、保护、抢救、发掘、研究等方面的权威性,接受文物保护管理所等文物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目前许多宫观的产权和落实宗教政策等问题都涉及文物保护方面,如果双方能够把认识统一到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上来,淡化利益纷争,一些长期困扰双方的难题也许就能迎刃而解。

第五,收回流散文物,建立道教博物馆。

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那就是有好多珍贵的道教文物流散在教外,甚至海外。如保存在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里珍贵的道教经书,以及众多收藏在各个博物馆里的考古发现的道教文物,它们不仅仅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同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及学术价值。如1982年在中岳嵩山发现的唐代女皇武则天所用的投龙金简,金简上镌有铭文,是研究武则天道教思想的宝贵实物史料。此金简目前藏于河南省博物馆,堪称该馆的镇馆之宝。道教界应设法收回这些藏品以及出现在拍卖场上的道教文物,建立专门的道教博物馆。如暂时不具备条件收回的,要尽可能地复制下来,妥善保存,充分发挥他们的应有价值。

应该说,对道教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工作涉及面很广,难度较大。但是只要我们足够重视,整合社会各方相关力量,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定会取得成效。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强调“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道教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做好这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珍视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让道教文化精髓继续传承下去。

“道”是中华道家的核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人类与天地万物共荣共存的最高原则,慈爱、宽容与道德伦理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系统协调、和谐共生的根源,为当今及未来世界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也为中国道家思想和道医价值传播铺平了道路。《道藏》中载有丰富的医学、药物学、化学、针灸、气功、养生等。”道家五术“在中国历史和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道家五术“在中国历史和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道家不仅是人类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道家思想乃是中国科学和技术的根本,纵观世界的宗教中,在处理精神和肉体关系上,中国的道家最为直观,最为科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资源转化为资产与变现,要完美结合其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这是实现非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产业化发展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同发展、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