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一粒种子的旅行

读写结合:一粒种子的旅行

2023-09-06 14:32:47  浏览:85  作者:管理员

学完了《植物妈妈有办法》,趁热打铁,向孩子推荐了《一粒种子的旅行》。

通过阅读与交流,孩子们知道了凤仙花、老鹤草的弹射旅行法,和课文中的豌豆相同;知道了紫花地丁、报春花依靠动物吃进去然后排泄出来旅行,和苍耳一样;还有罂粟、树木种子,依靠风儿,去到遥远的地方,和文中的蒲公英一样……

课文的知识激发了孩子们观察植物、了解植物奥秘的兴趣。这时来阅读绘本,简直相得益彰,锦上添花。通过午自习的阅读与交流,孩子们不但了解了更多的植物旅行方式,也积累了表示动作的词语。于是把积累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学习的迁移与运用了。

诗意的语言

李佳瑜:荷花妈妈给孩子们准备了小舟,

               他们漂浮在水面上,四处漂流,

                把种子带到远方。

                等小舟坏了,

               种子沉到水底,

              第二年池塘里到处开满了鲜花。

李颂骐:枫树的每一颗种子都是完美的滑翔机,

              种子薄如蝉翼, 微风轻轻一吹,

               就带着它们四处旅行,落户安家。

绘本里说“种子在空中剧烈摇晃、飞速旋转,像直升飞机的螺旋桨那样转动。”他学得真快,螺旋桨马上想到“滑翔机”,这是书籍的引导力量,让会学的孩子学会联想。

我就是种子

余泉逸:我是一颗凤仙花种子,生长在一个荚子里。有一天烈日照在荚子上,我“蹦”地一下从里面跳出来。一阵风吹来,把我吹到了天空。我飞呀飞,看见了高山、田野……

绘本里是这样说凤仙花的,”蒴果由几瓣组成,只要轻轻一碰就会迅速收缩并弹开。……”他真聪明,把自己当做了凤仙花,用自己的话把这种传播方式写出来,知识和他发生了联系,他学会了表达。

汪圣湲《西瓜的旅行》

         有一天,我被一个顽皮的小孩丢到了土里面。我被雨水拍打生根发芽。我长出了绿绿的叶子,小小的花蕊。一天天慢慢长出了果实。

孩子们之所以把自己当作种子,因为他通过阅读,想象,对种子产生了兴趣,生发了感情,所以自然就把自己想象成种子。这种移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继续向外扩展

课文和绘本给我们打开了了解种子的一扇窗,如果还想了解其他的种子,那就查一查 网络,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

曹慈宇:风滚草的种子成熟后,根会自动断开。风滚草随风滚                     动,种子就沿路播撒

杨昊贤写了婆婆针草和椰子。

“婆婆针妈妈给娃娃戴上钩子,只要挂在毛衣上,娃娃就能去草地、森林。”

课内学表达,课外丰富知识,语文学习就拓展到了课外。所以当孩子问家长还有哪些植物种子的旅行方式时,家长要带着孩子一起查度娘。当孩子的问题有求必应了,他会更爱思考。

图文结合更有趣

当植物遇到图画,更形象、直观了,探索的欲望更强了。

                                        黄睿荣

                                        李函城

                                史康颖和张兰之

我能写成一篇文

我们班写话最厉害的余芊晔把种子写成了一篇小文,我们一起来欣赏:

                                    蒲公英的旅行

       蒲公英的旅行很特别,它们不像雪花莲一样打出租车,也不像豌豆跳远。它乘风飞翔。

        每年夏天,蒲公英就打开降落伞,它迫不及待地等着风来临。它乘着风飞向远方,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飞翔。

        风慢慢停了,它们有的降落在大海,有的降落在沙滩,还有的降落在田野。

          到了第二年春天,它们开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咱们才开始写话,不要求人人都写这么多,这么好,关键是保持并培养兴趣,不要畏难,怎么想就怎么写,写自己想说的话,有表达的自信心。

关注儿童成长,分享教育故事!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