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一场职业旅行

开启一场职业旅行

2023-09-05 14:31:39  浏览:40  作者:管理员
:我情况比较复杂,我是90的,小时候学习还是很好的,初中的时候因为母亲去世,家庭发生比较大的变故,母亲去世之前也是父母吵架什么的,原生家庭的阴影即使到现在还会偶尔让我伤感害怕。那时候没考上比较好的高中,也就没考上大学。后来自考了非全日制的专科和本科学历,再往后在工作中也不是特别顺利,之前在某央企保险公司工作过6年,然后在培训行业做过2年销售,收入平均7-8K,之前也不懂理财,没攒下什么钱,但是考过了保险从业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小学教师资格证还有人力资源师3级证书;21年考研入学末流985全日制专业硕士,社会工作专业,24年毕业,英语过了四六级;去年中级经济师考过了1门,今年打算考出来,也是人力资源方向。

20年那会想到自己30岁,还单身一个人,找对象因为很多不如我的我也看不上,我看上的都比我好太多,所以那时候我就想自己以后怎么办,想找收入更高的工作,后面攒钱买个房,如果没有适合的伴侣可以携手相伴一生,自己也可以过的比较舒服。但是那时候找工作也没那么容易,正好也是赶上疫情,就考研提升一下自己。我这个人想法总是很美好,毕业想去大厂,但是因为性别、年龄等原因,也被人说自己眼高手低,包括找对象,也被人说眼高手低,恋爱脑(可能是从小缺爱的原因,确实是很恋爱脑),想要的那个人,要不就是渣男要不就不care你。所以我想,还是先把以后的工作等问题稳定下来再想这些风花雪月的事。现在就比较迷茫,不知道该走哪条路,我想去互联网、金融或者咨询公司,但是现在去哪都是人潮汹涌,大家都在为一个机会拼命的卷,我也想过空余时间发发小红书或者抖音,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或者比较励志的经历,或者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做情感、心理类的分享,但整个人还是很迷茫没有方向的,求指点。


:社工专业开始热门起来,因为考研比较容易,就业面也广。基于你的年龄,明年毕业就34岁了,在考公考编35岁大限前。虽然你志不在此,还是提醒一下,凭你末流985硕的学历和较强的考试能力,可以冲一把民政局、人社局的岗位,你在央企保险公司的履历,也有帮助。一线城市公务员年收入15-20W,申请公租房又方便,不买房过单身生活没问题,择偶的话,稳定职业是加分项,尤其在大龄男女市场上,大家看重现实。如果想增加收入,你用社工专业知识做自媒体,再考个心理咨询师证,业余时间提供线上分享和咨询服务,也不错。但不必过度暴露自己,免得引发网络争议。专业做咨询的话,是另一条路,你要到大的心理机构或平台,做签约咨询师,积累案例和名气后,开设个人工作室。也可以和社区或基金会合作,做妇女儿童、青少年相关的公益项目,实现你的多重价值。香港的社工体系比较成熟,相近的深圳和广州,社工的需求度也高,你择业时可往大湾区倾斜一下,不管进体制,还是进社团组织。

若把高收入放在第一目标,不考虑稳定,进大厂确实是一个挑战。意味着你要和很多更年轻,学历又高的人竞争。你想做的人力资源方向,过去看重OD(组织发展),现在高薪岗位是做数字化、科技分析。比如华为,最低25K*16的年薪招聘HR数据分析师,再比如红火的字节跳动,HR最高月薪达11W。它的工作内容不再局限传统的招聘、培训、绩效、薪酬、考核管理,而是要具备产生效益的能力,运用人力资源数据推动业务发展。很多大厂都已开设人力资源分析师岗位,通过大数据获取有关组织和人才的信息,对企业在组织和人才上未来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预测、预警、预判,并据此向业务部门提出决策建议,让人力资源真正发挥价值。

你如果感兴趣,可以找大厂的HR实习生招聘告示看看。比如字节跳动,实习工资150/天+1500/月租房补贴,三餐免费,还可享用免费健身房游泳馆+形式各异的团建活动。工作内容包括:1.和业务部门沟通招聘需求,结合业务快速、精准理解招聘需求;2.执行人才搜索和寻访计划,甄选、评估候选人匹配度并约面合适的候选人;3.与业务部门保持有效沟通,跟进招聘结果和流程反馈;4、量化招聘过程数据,找到招聘问题并实时解决。面向2024年及以后毕业的在校生(大三、研一、研二),能连续实习3个月以上,每周出勤4天及以上者优先。很适合你暑假去,获得大厂实习经历和实习证明,快速上手核心业务,也为毕业进大厂攒下机会。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能不能行,贵在行动。

你有人力资源师3级证书,又将考到中级经济师,只要提升数据分析能力,进不了大厂,去金融或者咨询公司也是可以的。相比工作年限,薪酬和行业、个人经验相关度更高。你和其他应届生不同,你是职场老兵,再加学业深造,属于价值叠加的毕业生。之所以徘徊,是你在过往工作中,没有出色表现或没赶上好机遇。比如你在保险公司那6年,可能只是普通业务员,没有成为资深的保险经纪,收入停留在较低水平。这2年,因房市和股市低迷,理财和养老保障的需求向保险业聚集,寿险保单暴涨,代理人忙不过来,佣金也非常可观。就像房地产红火时,房产销售和中介年入过百万,赶上一波红利,从业人员就能赚到一桶金。你离开保险业的这几年,已经有很多名校生涌入,他们的金融知识、分析能力和熟练运用工具,为客户提供了良好体验,加上线上业务的操作简便,成单效率翻倍。包括你做过培训行业,一度受双减影响崩塌,疫情过后,今年又冲上高峰,因为市场需求摆在那里,政策之外的空间依然很大。你是不是有种出去转了一圈,回来坑位没了的感觉?

原生家庭给你造成的阴影,可能让你心理缺乏一种安全感。你考了那么多证书,看起来是为工作多做备选项,但要么没有实践,要么含金量不够。比如你考的会计从业资格证,只适合做初级会计,如果你一口气考上985或211会计专硕,再通过CPA考试,现在妥妥地在金融业混饭了。考的小学教师资格证,不知道用来干嘛了,在培训业你做的销售,也不是老师。如果想当老师,你现在社工专业,有机会留在高校当辅导员或行政老师,收入不高,但也稳定,一边工作还能一边读博,然后当个讲师。你选择新的人力资源方向,或者心理类,更像又开启一场职业旅行。体验完了,也许又是励志故事。那么,你也许可以当作家,你的人生就是一本书。

你内心深处是怕卷的,但没什么退路。人多也好,汹涌也好,还是要踏进去。在35岁的分水岭,你选择稳定还是高收入,要在十年二十年后,才见分晓,如果后者让你实现财务自由,你会感谢自己没有庸碌一生。现在不是高速发展的时期,你以为每个风口,能飞起来的都是少数人。你想做的事太多,又都做得太浅,向上突破就很难。在排序上,只有最后一次机会的,可以先试一下,比如考公考编;不成功就转入专业技能强的,比如人力资源分析师;坚持不下去了,就做最基本的,比如社区服务,心理咨询。试过一轮,如果还是不行,大不了干回保险的老本行,未来二十年,社保不能完成的任务,肯定要有商业出路。


(预约咨询加微信bujiav1234)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