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发展案例 ⑮ | 湖南韶山聚力“红色+”,延伸产业链条,铸就红色高地

红色旅游发展案例 ⑮ | 湖南韶山聚力“红色+”,延伸产业链条,铸就红色高地

2023-09-05 11:28:59  浏览:128  作者:管理员

近年来,红色旅游蓬勃发展,各地积极挖掘红色文化赋能旅游产业,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红色旅游”日渐升温。新时代文旅研究院结合调研情况及研究内容,选出红色基因传承型、红色旅游扶贫富民型、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型、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型等5类红色旅游发展案例。

本期和您一同了解湖南韶山这片伟人故里如何坚持红色主基调,实施“红色旅游+”战略,着力打造经典红色名片。

湖南韶山:

聚力“红色+”,延伸产业链条,铸就红色高地

韶山是毛泽东同志的家乡,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优秀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和全国文明城市。

韶山市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红色旅游为龙头,以融合创新为路径,聚焦红色主题,传承红色使命,挖掘红色资源,发展红色产业,打造红色品牌,奏响了新时代弘扬红色文化的主旋律,引领和推动红色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推进“红色旅游+”

增强产业融合发展新动能

突出产业融合:

着力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红色旅游效益

一是推动“红色旅游+文化”。充分挖掘韶山红色文化、湖湘文化、民俗文化,突出红色主基调,以文物景点保护开发、文艺作品创作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出、文创艺术品研发制作为抓手,强化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推进全域旅游八大工程,实施旅游主干道提质改造、韶山村美丽乡村建设等,红色元素融入城乡建设各环节。

深挖红色资源,弘扬红色家风,打造大型实景演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推进最忆韶山冲、棠佳阁文化旅游体验园等文旅项目,红色文化体验更加生动;加强文物单位保护利用,18处国、省、市级文化保护单位串联成线,成为了红色培训现场教学点和城区夜游线路;挖掘湖湘和民俗文化,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韶乐文化、韶山山歌、如意剪纸等2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生;加强文创艺术研发,开发文创产品2000余种,繁荣了旅游市场;扩大毛泽东同志诞辰纪念活动影响力,举办红色国际马拉松、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跑进新时代”健康跑以及2020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暨湘潭首届红色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实现了红色旅游与会展、赛事经济的深度融合

二是推动“红色旅游+农业”。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美丽乡村建设,丰富农业旅游功能,推动农业各个环节与红色旅游产业无缝融合,打造了一大批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农旅项目,加快乡村旅游发展。

三是推动“红色旅游+工业”。依托毛家食品、丰圆工贸、毛公酒厂等特色工业发展平台,融入旅游元素,把企业建成景点,把生产线打造成观光线,把企业文化演绎成旅游故事,实现工业业态向旅游业态的转变,构建集产、游、销、艺于一体的新型产业体系,树立了工旅融合新样板,先后被评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

突出要素融合:

着力提升服务品质,丰富红色旅游体验

融合韶山特色,打造毛氏菜系,培育了一批中国名菜、中华餐饮名店等。盘活闲置资源,建成韶山宾馆房车露营地和梦稀乡宿、远方的家、隐庐等一批中高端特色民宿,引进建国酒店、维也纳、雅斯特等品牌连锁酒店,满足了游客个性化需求。

实施游客换乘,破解交通瓶颈。换乘与高铁、高速无缝对接,乡村旅游风景道、城市绿道、健身步道、滨水步道和全域旅游标识导引系统与之配套,形成“高速+高铁+公交+换乘+慢行”的高效旅游交通网络,实现了人在景中漫步游、红色文化心中留。

创成省级旅游购物示范点3家,打造新天地旅游购物街和京东电子商务平台等,成为全国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市,提升了游客购物体验。建成新天时商代特色商业街、毛母文化旅游城、红色记忆城等特色街区,特色美食城、电影院、图书馆、文艺馆等繁荣兴盛,以游客为主体的夜市更加丰富。

突出区域融合:

着力推进联合营销,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承办中俄红色旅游合作交流活动。韶山与胡志明、戴高乐、列宁家乡建立友好关系,成为中国红色文化的国际形象展示窗口;与邓小平、孙中山故里联合推进“二十世纪三大伟人故里行”;联合刘少奇、彭德怀故居,打造伟人故里“红三角”。韶山逐步成为全国红色旅游集散地,扛起了引领湖南红色旅游发展的旗帜。

强化教育功能

放大红色旅游新效应

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韶山紧扣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主题,有效发挥红色文化、湖湘文化的教育功能,努力打造传承毛泽东思想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和功能平台,实现红色旅游与教育的有机契合。

一是壮大红色教育培训产业。成立了红色教育培训产业领导小组和行业协会,“部门+行业”双向驱动,全力推进红色教育产业发展,致力打造红色培训新高地。

二是发展研学旅行市场。出台了《韶山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加快拓展研学旅行市场,小红军拓展教育基地等研学旅行项目相继落地建设,毛泽东同志故居和纪念馆获评全国中小学生实践教育基地,非遗博览园、润泽东方实景教学基地、银田现代农业示范园等6家单位获评湘潭市第一批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三是推进红色教育精品课程研发。打造了《学习领袖风范、不忘初心使命》《先烈英魂犹在,理想信念不灭》等2门省级精品课程以及16门市级精品课程,编撰、拍摄了《红色记忆》《永远的缅怀》等优秀教材,充分利用20多个现场教学点的直观感化作用,正积极打造“求学”“求索”之路现场教学点。

推出红色衍生产品

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先后研发出精品、塑像、文化出版物等10大类170种271款文化创意产品,先后承办多届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进一步放大红色旅游品牌效应,吸引更多游客走进红色景区、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加强红色旅游研究

通过建立红色旅游学院、与院校合作等方式,加强毛泽东思想、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开发研究,着力打造理念研究和创作基地。2016年原国家旅游局授予湘潭首个中国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基地,为韶山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力保障。

坚持共建共享

深化红色旅游助推脱贫攻坚

推进共创共建,实现红色旅游惠民、红色旅游便民、红色旅游富民,形成全民共享红色旅游发展“红利”的大好局面。发挥旅游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出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有效旅游扶贫模式,以红色旅游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扶贫让80%以上贫困户稳定增收,平里村旅游扶贫经验全国推广。

强化就业支撑,旅游业带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达9.4%,全市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达94.6%,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整合更多资金项目向红色旅游集聚,引导居民因地制宜参与红色旅游产业经营,全市90%的村列入美丽乡村省级示范创建村,旅游就业占全市就业总人数56%,干部群众既是旅游发展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人人是形象、处处是风景”已呈现,助力韶山成为湖南唯一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的县市。

        案 例 点 评

韶山着力将身为主席家乡人的自豪感转化为建设主席家乡的责任感、将韶山品牌的影响力转化为生产力、将光荣的革命精神转化为创新精神,坚持红色主基调,实施红色旅游+”战略,使红色旅游与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和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跨界叠加深度融合发展模式,打破了发展桎梏,实现了质效双增,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样本。

( 新时代文旅研究院研究员 李焕然 )

新时代文旅研究院 | 为美好文旅贡献价值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