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人类登月54周年,虽然阿波罗计划结束后,人类还没有踏足过地球之外的任何星球,但我们的太空征程从未停歇。从“嫦娥”系列到“天问”系列,中国在探索月球和火星的道路上不曾停歇。欧洲航天局以及日本和印度的航天机构也没闲着,他们对太阳系的行星、小行星甚至彗星的探索都取得了各自的成就。或许再过几十年,太阳系旅行就会像今天出国一样成为普通人的选择。我,心动了!
太空度假可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可得做好充足的准备。具体来说,包括锻炼身体、收拾行李,再配上一套炫酷的宇航服!
太空中的环境是恶劣的,为了能经受太空旅行带来的全新生理和心理挑战,我暗下决心要积极锻炼了,毕竟像我这样,在地球上旅行时就会有高原反应和中暑的人,更需要锻炼身体了。首先,我要考虑做一场激光手术,因为只有那些拥有完美视力的人才是太空旅行的候选者,带着眼镜上太空既危险又麻烦,别的不说,万一眼镜坏了或者度数要矫正了,太空里可没有眼镜店啊。幸运的是,我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是正常的,在地球引力场中,循环系统推动血液抵抗恒定的重力,一旦到了太空,这种向下的力缺失,瞬间会感觉血液往脑袋里面涌,如果我有高血压的话,后果不堪设想......除了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我还要进行多项体育锻炼,比如不得不练习的潜水,这项训练可不是让我真正的在海洋里畅游,而是训练我在太空中行走,掌握呼吸压缩空气的能力,在太空中会经常使用到空气罐呼吸。另外,我还需要进行压力和重力训练,太空中的微重力会对身体造成奇怪的影响,在最初的几天时间里,我甚至可能患上“胖脸鸡腿”综合症。
这是一种怎样的现象呢?原来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人的感觉会从重如泰山变成轻如鸿毛,身体为了对抗重力作用,会努力把流体向上推,导致脸颊膨胀,腿变细,像极了“胖脸鸡腿”的形象。一个好消息是,我还能再长高一点,椎骨之间的空隙因为充满了液体而得到扩张。坏消息是,在低重力的环境中长时间停留会削弱骨骼的力量,我需要每天锻炼两个小时,避免肌肉萎缩。
第二项重要的准备工作是收拾行李,这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长途旅行往往要带很多东西,太空旅行涉及发射成本问题,又不能带的太多,1千克重的东西送到距离地面400多千米的国际空间站,平均花费超过两万多美元。

所以,我得精打细算,好好想想准备哪些基本物品。比如尼龙搭扣、强力胶带、急救箱、毛巾、干洗头粉等。为什么不建议带肥皂而是干洗头粉呢?这种粉状物质不仅可以吸收头皮上的油脂,而且不用浪费水,在太空中,其实并不会经常洗澡,液体肥皂在微重力环境中会变得一片狼藉,必须在水滴飘走之前用毛巾及时捉住它们,如果确实要带肥皂,记得一定要带固体的。

最有意思的是纪念品,在地球上旅行时,纪念品通常是在度假期间收集的,但在太空度假,我打算纪念品从家里带,无论多么普通,只要在太空转一圈再回到地球,就会变得非常有价值了。考虑到空间的有限性,如果我带的东西越多,留给提供水、空气和废物处理的生命支持系统的空间就越小。我还是再检查下行李箱,精简下物品吧!
再来看看我炫酷的宇航服。我们同行乘客的行李清单各不相同,但有一套装备是每位太空游客必备的,那就是宇航服。它是一艘可穿戴的宇宙飞船。宇航服能够实现水循环、温度调节、供氧和屏蔽辐射等功能。一套好的宇航服能够承受微小陨石的轻微撞击,这些讨厌的太空小石子飞得比子弹还快,会对我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选择宇航服时,要在模拟广袤太空的真空室中测试全套衣服,部位之间没有任何挤压,注意膝盖后面和肘部内侧的感觉,这些地方很可能会造成将来的大麻烦。所有的先进技术都是昂贵的,像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代白色“飞天”舱外航天服,造价约3000万人民币,它有哪些独特的功能呢?
第二代白色“飞天”舱外航天服从功能上相当于一个微型的载人航天器。

单从头盔看,最里面两层是压力面窗,中间充氮,可以起到隔热和防结雾的作用。次外层是防护面窗,担心宇航员在作业过程中会有磕碰、划伤从而影响视野,最外层是滤光面窗,可以根据阳照区和阴影区来进行放下和打开,阳照区相当于太阳镜,防止光线射入眼睛。原来,单是一个头盔就蕴含了这么多科学原理!
做了那么多的准备工作,我终于可以出发去太阳系旅行了,太阳系中究竟有哪些度假胜地呢?在后面的故事中,让我一边旅行,一边告诉你。请你根据上文中我国现有的“飞天”舱外航天服,结合实际功能的需要和自己的想象,设计绘画出一套自己的宇航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