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宿不仅仅是一个城市连接文化和旅游的关键所在,同样也是将“诗与远方”照进现实的载体之一,“民宿”既包含“民”,也包含“宿”,二者兼具才是一个合格的民宿。
在刚刚结束的的第八届全国民宿大会暨首届全国森林民宿大会上,数位业内大咖、民宿从业者围绕“高品质引领新消费”“新媒体营销如何赋能民宿发展”“会长带你做民宿”三个主题展开了三场圆桌对话,共话民宿未来发展。

新媒体助力诗意栖居
不少消费者不再热衷“扎堆”热门目的地,更倾向于选择可以体验当地独特生活方式、特色民俗文化的民宿。一则承载着本地文化的视频、软文,勾起消费者的兴趣;一篇涵盖交通布局、风土人情、安全卫生、特色美食的民宿介绍,也是让他们按下“预订”键的重要因素。
高清精致的图片,轻松诙谐的语言,加上游客的真实体验和评价,如此图文并茂的宣传方式,令消费者耳目一新。优秀的民宿从业者同样是一位优秀的新媒体运营者,运用“互联网+”思维,为民宿做线上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前往观光体验。
圆桌对话中也提到了一点,在营销过程中,应注重用户体验和互动,倾听消费者声音,不断优化服务和产品。微博、抖音、小红书视频分享千千万,一定要以优质的内容进行输出,拍摄内容可以从旅客入住体验分享、独特的地理风景打卡等角度切入,大到整体,小到局部细节,引起视觉冲击力、审美上的共鸣。

既要舒适也要对胃口
对于高品质下的新消费,有些民宿不仅提供接送站服务,还为每一位入住的客人量身打造旅游路线;有些民宿的房东亲自为客人当导游,带领客人领略当地的特色景点和地方美食……这些与众不同的暖心而特殊的服务既舒适也对胃口,让民宿有别于“冷冰冰”的酒店和旅馆,也成为民宿快速俘获人心、赢得市场的“不二法宝”。
圆桌对话上,大咖们也为大兴安岭民宿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要依托地域优势,高精准定位,把“最北”优势发挥到极致,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高端精品民宿。同时,民宿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和支持,要强化政府的统筹与担当,将民宿和周边的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打造完整的文旅产业链,形成辐射作用,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推动民宿集群向品质化、多元化、集聚化方向发展,形成具有辨识度的民宿群落。
站在客人的角度思考
民宿从业者还有另一个称呼——民宿管家,与酒店工作人员不同,民宿管家与住客的距离更近、接触更多,既为管家,便涉及民宿管理的方方面面。
2022年,民宿管家被纳入新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成了有官方认证的新职业,如今,民宿产业发展渐趋个性化、品质化,需要民宿管家具备与之匹配的能力来满足顾客的需求。优秀的民宿管家不仅要掌握服务技能,为顾客提供极致的入住体验服务,还得具备旅游策划、活动召集能力。
“民宿干净温馨,管家服务周到,提供的旅游攻略连出游的门票价位、路线图、适合拍照的最佳景点都标注上了,旅居于此,让客人有种回到家的感觉,若民宿都按照这个标准来,回头客能不多吗?”一位民宿协会会长分享了他的经验。“就好像是家里来客人了,我们要想怎样去招待他,让他吃好、喝好、玩得开心尽兴,这是民宿管家的职责所在。”

由此可以看出,好的管家应该是“多面手”,氛围营造、礼仪接待、咖啡研磨、红酒品鉴、插花等都是民宿管家需要掌握的技能。消费者对民宿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宿”,而是希望民宿可以提供专业、细致的服务和内容更加精彩的产品,民宿管家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已然成为民宿行业吸引消费者的“杀手锏”。
不畏浮云遮望眼,民宿长宜放眼量。三场圆桌对话都传达出一个讯息:民宿虽然火了,但不宜一哄而上、无序发展,民宿不是一锤子买卖,要做细水长流的生意。世界那么大,大家想去看的,已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标准照”,想去享受的也不再是程式化的流水线服务,而更希望得到全感官、多触发的文化感知、心灵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