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世界】田珺:枣岭掠影
2023-08-27 14:41:32 浏览:35 作者:管理员


大概连胡氏兄弟也想不到,当年一道皇令竟让三员大将扎根他乡,借几棵酸枣树开枝散叶,将一个家族燎原四百多年的人间烟火传为佳话。在村口,同行文友指着对面一处院落说,枣岭的看点主要在这里。举目处,映入眼帘的那处就地起势,看起来并不算大的院子,仿佛一个周身落满烟尘,胸怀万千丘壑,眉目起伏山河的皓首苍颜老者,正端坐在时光里,娓娓道来一路更朝迭代的故事。 曾经固若金汤的胡家宅院历经岁月风尘剥蚀,已不复当年高墙森然。原本被嵌在院墙内的院门,被卸下戒备的半截院墙拱让出它应有的突出地位,六间阔朗的衬窑初衷不改,依旧衷心耿耿托举着头顶的长椽廊院。院内操戈练兵之声不闻,过日子的家什物件井然,几只正低头觅食的鸡,被不期而至的嘈杂声惊得慌乱了调门,主人掀帘出来,浓重的乡音笑意融融。院角的葡萄藤凝珠叠翠,匍匐着生机与惬意;哑篓子扣着的落窝鸡与被岁月磨去棱角的砂石踏道各自安详。拾步上阶,院外,一方菜畦似从老院揪出的一角衣襟,刚刚站稳脚根的秧苗抖擞其上,挺拔着绿油油的精神。岁月静好的田园画风,与当年剑拔弩张的屯兵日常似乎没什么相干。石条路够宽,也够陡。便于雨水卷挟走历史,也足够方便远归的马匹烽火传书。砂石做的窗棂粗粝、结实,适合御敌,也适合夜闻离情三月雨,一寸还成千万缕。拴马桩就在窗下,像矢志不渝的胡氏兵丁,守候着号令,等待着归来。高墙老屋,记录过铁血先民枕戈待旦的曾经,也温暖过荆楚后人依偎在缠枝被窝里的梦。乡贤胡守志如数家珍。残缺破损的鸱头瓦脊,门头匾额、垂花挂落,引发一路唏嘘。而我却更想拨开扑面而来的寂寥和苍凉,寻找遗落在光阴里的细碎家常。龟纹隐约的照壁前,一棵枝干遒劲的老花椒自巷口探出深情,我无法想象它巧搭花凉,照拂旧主争捉门前时有多年轻,但可以感同身受“无逸所”顽劣的儿郎被花椒木板惩戒时,有多疼。“有三声”门匾赫然,门穹却不堪厚重的墙体数百年往复春秋堆砌的沉重,毫无章法的砖石勉强抵御了崩裂之势,也封存了院内光景。特别想知道,哪个幸运的孩子得庇祖荫,第一个安坐案前捧起书本;哪个幸福的女人率先走出惊恐,可以从容落座穿梭走线,任机杼纵情经纬罗织安详;童啼嘹亮的朱门绣户,又有过怎样足以彪炳千秋的跌宕过往?兰桂秀、瞻紫来、和耕读、诗书礼、务本图、审容膝......十六个匠心独运的院落,十六款寄情铭志的人文蓝本,支撑一个家族,乃至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唯美剧情,一定千回百转看点频出,令山河动容。可惜,曲终人散,我们,来晚了。就像长袍马褂正襟危坐时,灿然瓜皮小帽的那颗祖母绿,或者缀饰滚边旗袍风韵款款的盘丝扣,一副集美观和防风于一体到的外置式雕花镂空窗扇,以深宅老院的灵魂之笔,不由分说缠住人的视线。我打开不知开合了多少晨昏的雀形搭扣,却无法了然被它揽在怀里的花窗秀格模糊于流年里的前尘旧事。可惜生动过窗内风景的那些鸿儒谈笑,那些柴米寻常,那些好看的史海珠贝,永远被湮没于黄尘古道,岁月泥沙,我们无法穿越一个远去的时代,目睹一段历史的起落细节印证人生沉浮,喜忧如是。同行的改娥姐不仅擅长构思小说情节,而且善于捕捉生活,她抓拍了我开窗的一瞬,绿叶说“姐,你开窗的姿势真好看”。于老宅,于人间,我们都是过客,如果有幸被美定格过,哪怕一瞬,也是好的。感谢那扇古老的窗,感谢改娥姐。厢房顶的绣楼还在,不过蛛网和灰尘做了霸主。一棵鹅绒藤不知借了哪位闺秀的魂,从丈许高的砖缝里缠绕着心思,张望着爱情。我们探出身去,满目灰墙黛瓦不见传书飞鸿,倒是吹了吹当年艳羡过二八年华的风。墙上的帚糜子柔韧犹存,还执着某个阴雨天华丽转身;屋角的油篓子还耐着性子,等着陪伴主人贩运生活,吆喝江湖;墙根儿的耧犁还期待摇响春光……原以为的来日方长,却不料时光措不及防的秉性,转眼就让那些家常愿景风干成陈年风景。
牛槽、碌碡、石磨、石臼……农耕生活不可忽缺的老物件,拙朴、亲和,像久违的亲人。它们于人类生息,于枣岭古村的百年沧桑功不可没,我和康薇艾老师磨盘存照,石臼止步,触摸它们的厚重,修复自己的浅薄。枣岭匆匆一趟,时值枣花吐蕊,有馥郁之香,一如院中院,屋上屋装帧的史册与翰墨。因夫家和枣岭同属一个行政区划,出发前文友任峰毅老师说,枣岭也算你的第二故乡,此前以为牵强,如今想来倒愿意和她沾亲带故,只是,如此马观花,实为不敬。
田珺,女,山西灵石县人。警察,文学爱好者,喜欢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学习在路上。
来稿邮箱:787790235;合作微信:wljgzs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