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研究生第三党支部开展“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主题朗读接力活动第九期
2023-08-24 08:18:59 浏览:38 作者:管理员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推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意志、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在党支部内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研究生第三党支部开展“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主题朗读接力活动,用声音传递力量,用声音深入人心,用声音传播理论的光芒。
本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朗读接力活动(第九期)由朗读者汪冬梅、刘珊删、王胜男为大家分享《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相关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继续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使我国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强”。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教育改革要坚持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市八一学校时指出,我们的教育改革要坚持文化自信,好的经验要坚持,不足的要补齐。教育改革要坚持正确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方向、着力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并对改革提出了总体要求,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和具体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强化责任意识,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体制、考试招生及就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战略部署和战略设计,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习近平总书记对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提出了具体改革要求,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前进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治国理政的高度,以世界发展大局的视野,论述了我国教育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高瞻远瞩,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丰富了我国教育理论宝库,指导着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要把今天的学生视为“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强调要把这支主力军打造成“中华民族‘梦之队’”。他还在多个场合强调,中国梦是我们的,是青少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然要在青少年一代手中实现,青少年一代就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积极投身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实际上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向各级党委政府提出确保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打造一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重大战略任务。
为了打造这样一支中华民族“梦之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青少年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青少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各级党组织要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扣好青少年学生人生的第一粒纽扣。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少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指出:“任何一个思想观念,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来并长期发挥作用,就要从少年儿童抓起。”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提升思想政冶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说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广大教师作为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必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他说:“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是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学校各级党组织要当好广大教师的“后勤部长”,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和扎实有效的服务工作,引导广大教师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自觉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始终忠诚于觉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坚持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立德树人”提出的上述重要论断,为我们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努力打造一支能够自觉到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把自身梦想融入十几亿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的中华民族“梦之队”,指明了正确方向和现实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思想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教育所具有的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作用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的。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建设人才强国的重要前提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数以亿计的人才来建设,需要强大的人才队伍来支持。因此强国必须先强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有现代化的教育为支撑;要实现国家现代化,必须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他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谈及建设科技强国时,他强调:“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他还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提出了人才强国、科技强国、制造强国、文化强国等一系列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而无论什么强国,都需要强大的人力资本、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来支撑,都需要教育强国来支撑。所以,强国必先强教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5月2日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所指出的,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为了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无论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还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都离不开人,离不开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的支撑。
(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提高国民素质的必然选择
一个国家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归根结底都是建立在国民素质基础上的,国民素质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始终高度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宏大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提高包括广大劳动者在内的全民族文明素质,是民族发展的长远大计。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推动建设宏大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本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朗读接力活动到这里就结束啦,感谢您的倾听!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