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化旅游助力讲好黄河故事的理论依据
(一)文化旅游具有空间叙事特征
英国学者贝拉·迪克斯(Bella Dicks)认为,现代旅游业的本质是一种可参观性的文化生产[1]。作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业态,文化旅游正是集文化生产、文化传播和文化消费于一体的产业形态。在文化旅游中,文化往往被认为是核心与灵魂,旅游更多地扮演着文化传承传播载体的角色。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文化的阐释、解读和呈现不仅是文化旅游与生俱来的特征,更是文化旅游发展的关键,也是其迥异于一般性的观光旅游之处。因此,文化旅游正是通过打造承载着连贯的、可识别的文化信息和象征符号的文化展示空间,把物理意义上的地理空间营造成特定的叙事场景,从而为人们提供多维的文化旅游体验。叙事性是文化旅游天然的属性特征。表现为在文化旅游中运用特定的叙事策略与方法,借助物质或非物质化的载体,将具有地域色彩的文化内容及其所依附的语境呈现出来,使身处其中的游客能够直观地感知、了解、体验地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空间是文化旅游的载体[2],文化旅游由多维空间构成。这意味着文化旅游叙事不是单一的媒介叙事,而是跨媒介、综合性的叙事结构,即立体的文化旅游空间叙事。叙事实际上是将特定概念融入到特定媒介结构中去的过程[3]。文化旅游空间叙事的目的是将文化旅游多维空间结构与其所承载的文化元素整合为文化旅游的特色叙事语境。通过旅游叙事空间搭建起游客与旅游目的地之间互动的桥梁,以充分发挥文化旅游的综合价值。这就从客观上理顺了通过文化旅游讲好“黄河故事”的逻辑。
(二)空间叙事理论的适配性
自1945年约瑟夫·弗兰克(Josef Frank)在其代表性论著《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一文中首次提出"空间形式"这一概念,"空间形式"逐渐在文学叙事研究中引起关注。这成为空间叙事理论的逻辑起点。空间叙事理论最终在20世纪末文学叙事研究的空间转向中形成。随着空间研究的广延化、多元化和深入化,空间叙事理论突破了经典叙事学在叙事载体、叙事文本、叙事内容与接收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原有的认识,形成了具有广泛适用性的空间叙事理论。当前空间叙事理论已被应用于文化学、地理学、艺术学、传播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之中。空间叙事理论的叙事观念和叙事结构与内涵丰富的“黄河故事”更加契合。新时期,讲好“黄河故事”有着借助多层次讲述者、依托多样化载体、采取灵活化呈现方式等方面的要求[4]。应用空间叙事及相关理论切入研究更加符合当前讲好“黄河故事”现实需要。空间叙事理论的应用为在文化旅游发展中讲好“黄河故事”开启了新的研究视角,对空间视角下分析文化旅游的叙事性特征和对“黄河故事”叙事内容的深入分析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同时,空间叙事手法的应用也为讲好“黄河故事”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叙事策略选择。
(三)“黄河故事”的叙事空间形态
跨媒介叙事学代表人物玛丽-劳尔·瑞安(Marie-Laure Ryan)提出的等级叙事空间理论将叙事空间划分为空间架构、背景、故事空间、故事世界和叙事世界五个等级[5]。据此,一个完整的“黄河故事”叙事空间应该包括以下五个不同层级的空间:“黄河故事”发生的物理空间,“黄河故事”发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黄河故事”的内容情节建构起的虚拟故事空间,“黄河故事”承载的精神意义和文化内核构成的价值空间,“黄河故事”讲述、呈现、传播以及与受众互动的空间(图1)。沿黄区域文化旅游的发展应根据五个不同层级的叙事空间采取相应的叙事策略。最终把五个层级的叙事空间统一起来,作为区域文化旅游空间布局的依据,使“黄河故事”以更加可观、可感、可体验的方式呈现给游客。

[1] 贝拉·迪克斯:《被展示的文化:当代“可参观性的”生产》,冯悦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8页。
[2] 黄泰、保继刚、Wall G.:《基于文化空间解读的城市水上旅游组织策划模式研究——苏州环城河水上旅游案例分析》,《规划师》2008年第8期。
[3] Sibierska M. “Storytelling without telling: The non-linguistic nature of narratives from evolutionary and narratological perspectives”. Language & Communication, 2017(5), pp.47-55.
[4] 刘亚琼:《习近平关于“讲好中国故事”的五个论断》,《党的文献》2019年第2期。
[5] Ryan M-L. “Space”, Hühn P, eds. The Living Handbook of Narratology, Hamburg: Hamburg University Press, 2010, pp.53-61.
10月1-3日【陇南自由行】官鹅沟+鹅嫚沟+遮阳山+哈达铺三日游
2023-09-15
钟山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关于征求《钟山县2023年旅游市场开拓奖励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2023-09-06
2023-08-29
2023-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