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研中国 | 旅游与服务学院赴浙江实践队调研“文渔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2023-08-20 21:52:58 浏览:89 作者:管理员
为进一步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做深做实乡村振兴工作,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赴浙江实践队前往宁波东门渔村,对当地“渔文化”和传统渔村“减船转产,渔旅融合”实现路径进行深入调研。
东门渔村山海兼备,风光旖旎,海防历史悠久,岛上古迹、古貌、人文景观众多,海洋文化历史遗存丰富,渔家风情浓厚,是一个“活炭”的渔文化博物馆,以“渔家乐”为主题的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渔港及渔业相关基础设施参观、鱼拓制作表演和渔俗文化活动等都是当地旅游发展特色。
2021年,东门渔村所在的象山县共接待游客6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5.39亿元。东门渔村凭借滨海地理自然环境、传统古村落、民俗风情、特色海产品等优质资源,特色乡村旅游风生水起,村里民宿、渔家乐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渔民积极减船转产,转向电商业、旅游业及渔业配套产业,将“上岸”当作真正的归宿。
调研前期,实践队通过查阅资料与访谈当地挂职校友,对东门渔村的“渔文化”和产业情况进行基本了解。8月7日,实践队员在基层挂职校友的带领下,进行环岛调研,深入了解岛内自然及人文资源。此外,实践队通过实地走访、入户调研等方式,与当地村民深入交流,了解东门渔村产业结构、村民生活条件等情况。
8月8日,队员与村党支部委员开展访谈,就东门渔村“减船转产”与“渔旅融合”实现路径进行学习与探讨。在与船老大交流过程中,队员们充分感受到了当地渔民对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刻认识,了解在“减船”的发展趋势下渔民对于旅游业发展的迫切渴望。
随后,实践队员对象山县海洋文化研学中心主任丁建东进行访谈。丁主任向实践队员介绍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域,东门渔村拥有多项省市级乃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渔民开洋节、谢洋节,石浦-富岗如意信俗,象山渔民号子等,为东门渔村的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开洋节”是渔船出海时,渔民祈求平安、丰收的民俗活动。“谢洋节”则是渔船出海平安归来,渔民为了感恩大海的民俗活动。这些活动的原始意义是希望神灵保佑出海能一帆风顺,满载而归。作为表达渔民内心祈望的一种精神性活动,开洋、谢洋节以祭祀为核心,以民间文艺表演为主轴,含有多种文化内容,是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
8月9日上午,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徐虹教授带领实践队全体成员与旅游规划企业共同调研渔村旅游资源;参观古灯塔、天后庙等历史古迹,学习象山海防历史与当地民俗文化;漫步海边栈道,感受渔村渔文化与海洋风貌;参观生态步道,学习“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当日下午,村委组织当地村民、旅游企业与实践队三方参与渔村旅游发展座谈会。会议上,三方就村落实际情况展开充分讨论,并根据相关经验提出初步建设方案。
民宿经营者通过介绍实际经营状况,提出渔村应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及其配套。企业则通过丰富的案例经验,指出渔村要立足文化,挖掘文化,并发扬文化。最后徐虹教授表示东门渔村自然风景优美,人文资源丰富,对旅游业未来发展要有充分信心。此外,当地村民也应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文渔旅”融合。
8月10日上午,徐虹教授带领实践队成员前往石浦镇沙塘湾渔村,调研当地民宿集群发展。调研过程中,民宿经营负责人为师生介绍当地“推窗见海、闭户听潮”的独特地理环境与经营状况。随后,徐虹教授与同学们展开讨论,共同探究沙塘湾渔村的发展路径与不足。
当日下午,实践队全体成员又在当地校友与老师的共同带领下,前往宁海镇葛家村进行调研。葛家村是由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丛志强副教授及其团队带领当地村民进行艺术开发的新村落。高校团队带领的乡村振兴设计不仅为当地居民增加了收入,更是满足了村民们的精神需求。
徐虹教授表示,旅院学子要以丛志强教授团队为榜样,以新视角、好创意为乡村带来强活力、新发展,要将所学应用到实践当中。
据悉,该实践队将在学院的支持下,以“减船转产”作为课题,持续研究当地渔文化与渔村旅游的融合发展路径,以及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探索“文渔旅融合”的新模式,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贡献南开智慧。
文字丨唐海钰
摄影丨郭笑然 骆嘉仪
排版丨骆嘉仪
审核丨徐 虹 李怡青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