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蓝字免费领@5000G免费资源
这个暑假,火热的游学,让故宫的门票预约堪比春运抢票,家长们都想带孩子到处走走,长长见识,但是,小编始终觉得,如果对故宫历史一无所知,孩子就算踏遍故宫收获的也是微乎其微。

故宫,就是一部鲜活的史书。
有句话说,“一部紫禁城,半部中国史。”
作为曾经明清两朝的心脏,它是王朝国运与帝王家事的命脉。600多年,风云动荡,英雄辈出。
故宫的深厚雄伟,皆来自于背后波澜壮阔的明清史。
不懂明清史,孩子看到故宫,就是普通的城墙宫殿。
如果你也想让孩子读懂故宫里的明清史,今天就推荐给你这一套适合8~15岁孩子阅读的好书——《讲给孩子的故宫里的明清史》。

如果你也想让孩子读懂故宫里的明清史,推荐一位老人,进出故宫超过1000次,没人比他更适合讲故宫。
他就是——央视《百家讲坛》“开坛元勋”阎崇年,孩子们心中可爱可亲的阎爷爷。进出故宫超过1000次,没人比他更适合讲故宫
十几年前,阎崇年头一回上电视讲课,就凭一己之力,让《百家讲坛》一夜爆红,打破历史类节目的收视率纪录。
50后到90后家喻户晓,直至今日,还有很多00后、10后在网上回看他的节目。
阎崇年曾收到一封信,一位家长说他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平时特别闹,但每次看到阎崇年讲故宫,就安静了。
儿子还拿个小本做笔记,包括清朝十二个皇帝的名字、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一一背下来。
家长来信感谢阎崇年,说孩子现在对学习感兴趣了,上课也不再闹了,成绩也上去了,连老师也感到奇怪。

除了他,少有人能把故宫历史说得像故事般引人入胜,通俗易懂。
阎崇年讲过太多遍故宫,遗憾的是,却独独没有专门给孩子讲过故宫。
三年前,阎崇年决定给孩子们一套人生礼物,讲讲故宫600多年,那些有趣的历史。
他将毕生心血倾注其中,写成了这套《讲给孩子的故宫里的明清史》。

这套书,无论是内容选材还是遣词造句,阎崇年都力求符合孩子阅读的需求。
150个历史故事,620个历史人物,他把明清两朝544年重大历史事件,讲得有趣有料,并串联起建筑、典籍、文物等多方面的知识,活生生一部故宫大百科。

讲透课本中的明清史重要考点,还涵盖近代史。很多知识点,课本中只有寥寥数语,孩子看了自然无法吃透。
这套书就把教材中的知识,由点扩展成面。

比如郑和下西洋,七次下西洋的时间、地点、其他国家回赠的礼物等。孩子想知道的,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从国宝文物斗彩鸡缸杯,到珍贵典籍《康熙字典》,23个跨学科知识,31个行业翘楚的故事,点燃孩子对各个领域的兴趣,扩展视野,培养大格局。

特设了“阎爷爷大讲堂”栏目,深挖历史背后的趣味典故、文化艺术、建筑特色、政治制度等进行多维度解读,55个小知识,一套书综合提升大语文素养。

特别惊喜的是,还有阎崇年近90年的人生阅历与哲思,注重孩子思辨能力的培养。
比如,借由《永乐大典》两位主编的不同结局,引导孩子思考:做任何事都要审视夺度、谨慎小心,切不可刚愎自用。

孩子既看透了历史发展的本质核心,也能启发之后的人生处世。
可以说,这是一套孩子“时看时新”的大家小书、文化之书、人生之书。

看了这套书,孩子再游玩故宫,就不会走马观花,而是明白故宫一墙一瓦背后的历史底蕴,懂得620个人物背后的人生智慧。
听完阎崇年讲故宫明清史后,董宇辉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历史,这个民族就忘记了自己的文化传承。
忘记了故宫里的明清史,最后也会失去它存在的意义。
用一张展览门票钱,让孩子足不出户,记住故宫历史的传承,为人生增加底蕴。

听明清史学家阎崇年讲正史
一生致力于研究故宫,阎崇年早已有口皆碑。
他是央视《百家讲坛》“开坛元勋”,易中天曾这样评价他:“阎崇年是‘百家讲坛’推出的‘当头炮’,我只是‘过河卒’。”
他是提出“大故宫”概念的第一人,与故宫有关的家国命运、社会人文、文化渊源,以及建筑、文物、民风等,他都了如指掌。

研究明清史五十余年,他从历史人物身上受益匪浅。
阎崇年说:“这套书里有620位震动我心灵、振动我灵魂的人物,我要写出来传达给孩子。”

譬如,康熙每天4点起床,念书上朝。一代天子,尚且如此!孩子读了后,就知道了要勤学苦读,修身自律。
文震孟17岁考进士,9次赶考都名落孙山,第10次才终成状元,当了大学士,这是多么顽强的意志。
细细体会,孩子就不会轻言放弃,面对困难,也能够砥砺前行。
以史为镜,方可得真知。孩子读这套书,相当于站在620位巨人的肩膀看尽成败、利弊、得失。

给孩子讲历史,要求很高,既要准确真实,又要让孩子爱读,读懂读透,一点不容易,他办到了。
前往故宫1000余次,阎崇年始终坚持“有一份史料讲一份话”、“要讲一碗水,必须有一桶水的准备”。
写这套书,阎崇年历时整整三年,光资料就参考了200多部史籍,一字一句,都有考证。

历史背后的前因后果,都被讲解得清晰明了,相比课本里枯燥的知识点,孩子更容易理解,也记得住。
打开这套书,孩子就像在玩解密游戏,寻宝一般探寻历史真相,边读边惊叹“故宫里的历史还能这么有趣!”

路过午门:午门斩首,是真的发生在午门吗?
来到上书房:皇子们一天的学习是怎么安排的?
走到永寿宫,《甄嬛传》中,熹贵妃和弘历并非是母子关系?
故宫里的“十万个为什么”通通得到解答,孩子走进故宫,看到碧瓦琉璃的宫殿,就明白了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底蕴、典故由来......
在趣味的讲述中,降低了明清史的学习难度;通过细致的分析,又增加了历史的深度,适读年龄“上不封顶”。

收获五大历史学习方法
让孩子理得清,会应用
见过太多孩子,到初高中仍旧对历史一窍不通,这都是因为不懂学历史的方法。
这套书,在有趣有料的故事中,还能收获5大学习方法,让孩子从此学历史不用愁,理得清,也能会应用。

1、年代尺法——构建框架
按照明清兴衰的时间发展顺序讲解故事,搭建历史的基本框架。
目录梳理时间:全书按照明清兴衰的时间发展顺序讲解故事,顺着历史节点穿针引线,易于理解,脉络清晰,并与教材逻辑相对应。

时间轴:文中穿插故宫时间轴,串起明清史。

文末大事记:提炼了整册书的核心内容,方便孩子对照故事内容,看后不容易忘。

2、提炼关键词——理清思路
将历史事件提炼出关键词,给历史人物贴上相应的标签,然后再层层分析,将历史的内在逻辑抽丝剥茧。

比如,大明皇帝朱祁镇传奇跌宕的一生,拥有8个故宫历史上的“第一”:

人物和事件更加鲜活有趣,孩子记起来也不容易张冠李戴。从而学习到重大历史事件——定都北京、土木之变、南宫复辟等。
3、归纳总结法——深入领悟
把历史事件梳理总结成关键节点,更系统更好理解。比如,总结隆庆皇帝登基后推行的政策,按重要性详细梳理出来。
不仅记住历史知识,还能系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4、分析比较法——融会贯通
明清两朝对比:从明清两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对比。
关于最常见的“批奏折”,明朝两代皇帝做法就有所不同:

古今对比:明清和近代史、当代史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古今紫禁城的作用和所有权,以小见大,展示时代的进步。

中外对比:从对比中带孩子了解当时西方的情况,放眼全球。
比如最早的大航海,是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比西方要早几十年,可惜后来中断了。

5、史料解读法——实际应用
近年来,历史考试中经常会出现分析史料的题型,语文考试也越来越注重对历史的考察。
阎崇年在书中引用了很多《明史》《明实录》《清实录》等正史的原文,再用大白话解读,给了孩子结合材料分析文言文的模范示例。
例如清朝雍正皇帝对官员田文镜颇为赏识,就在奏折批复:

阎爷爷解读:“我这个皇帝,男子汉大丈夫,敢作敢当,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只要你们这些大臣不辜负我,我一定不辜负你们。你们要记住这些话。”
这个田文镜到底是什么人?雍正皇帝为什么要跟他讲江湖义气?边读边思考,孩子的古文修养也能提升一大截。
300余幅手绘插画附赠故宫地图打卡深度解读
书中所有的插画都对明清两朝的人物服饰、建筑形式、风俗生活等细节都进行了还原,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让孩子看得放心。

整体对应文中描述陈梦雷潜心编撰《文献汇编》的场景,用油灯表示他的殚精竭虑,用桌下的打开的书表示他在饱览群书的基础上进行汇编。

附赠故宫平面示意图,特别标注49个故宫打卡地点,书中搭配了故宫平面示意图,每册提到的故宫建筑,都会在平面示意图中进行特别的标注,方便家长带孩子打卡参观,加深记忆。

文后还特设了“阎爷爷大讲堂”栏目,将历史故事背后的趣味典故、文化艺术、建筑特色、政治制度等进行多维度解读,共计55个历史小知识,提升孩子的语文核心素养。
什么是内阁?
“传胪”与“探花”都是谁,有什么区别?
“格格”在清朝什么意思?
皇子生下来为什么不让母亲养?

甚至很多其他历史读物里的疑问,在这里都能解答了。
-图书详情-
书名:讲给孩子的故宫里的明清史 全10册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阎崇年
适龄:8-15岁
产品尺寸:16开
纸质:轻型纸
页数:74页左右/册
-团购需知-
1、发货时间:下单后48-72小时内发货,周末及节假日不发货,顺延。
2、售后服务:质量问题无条件退换货,非质量问题在不影响二次销售的情况下,支持商品收到货内7天无理由退货,费用自理噢,还请理解~塑封拆开恕不退换,介意慎拍!
1.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

2.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微店购买
↓↓↓
2023-09-03
【全过程】2023年青山村珠珍圣妈出游庆典活动锣鼓片U盘视频完整版—第二集
2023-09-22
【雄安白洋淀·东淀码头景区】68元享【东淀码头景区套票】东淀码头景区门票+游船票
2023-09-14
2023-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