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娃幸福+”丨蒙娃细探究,门票会“说话”

“蒙娃幸福+”丨蒙娃细探究,门票会“说话”

2023-08-05 11:03:04  浏览:37  作者:管理员

今年暑假,实小蒙娃继续全面开展 “蒙娃幸福+”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和梅陇镇、莘庄镇主动牵手,充分结合各校区所属居委的地域资源,有重点地进行活动项目推进,让蒙娃们的实践活动更加系统,更好地体现社区小主人的责任与担当。

2018年,莘庄镇社区学校以门票为主题成立了门票文化馆,其中陈列了从1966年至今700多张门票。2023年4月,闵行区实验小学与莘庄镇社区学校签约,门票文化馆成为实小蒙娃的校外实践基地。当听到了这个好消息,蒙娃们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

假期里,实小莘松校区二(1)班小荷中队的蒙娃们穿上校服,戴上红领巾,走进了莘庄门票文化馆。

小小门票见党史

展馆内分为大大小小17个不同特色的展示主题,刚入少先队的蒙娃们来到“红色历史”展区。队员兴奋地喊道:“我看到了中共一大会址的门票,我知道这个地方,1号线有一站叫一大会址·黄陂南路站。”讲解员介绍着:“中共一大会址的全称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中国共产党就诞生在那里。”除此之外,队员们惊喜地发现了二大、四大会址的门票,也了解到这些会议都曾在上海召开,红色思想从这些地方辐射到全上海。一百多年来,红色始终流淌在上海的城市血脉中,为上海的快速发展提供能量。一张张门票,让大家更加贴近历史,更加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小小票证大历史

门票对于上海老一辈人来说,那时的粮票、车票、戏票、展馆或者游乐场的门票,都是珍贵的回忆。队员们在门票文化观看了《小门票大历史》的影像,也能追溯这段历史,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沧桑。通过门票文化,队员们更加了解中国的历史、上海的历史,包括莘庄的历史。

门票材质有学问

小小的一张门票,背后的故事如何讲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在门票上的故事大有学问,就拿展出的门票材质来说,有的是普通纸质,有的是铜板纸,还有的是塑料制成的,蒙娃们纷纷感慨:“时代不同,千变万化,这些都是课本里没有的知识呢!”

社区校外实践基地为实小蒙娃打开新视野,小小的票证里有大大的学问,折射着国家的飞速发展,门票馆的系列探究,让蒙娃们以小见大,获益匪浅。

撰稿:陈燕

初审:尤兆蕾

设计:宣庆风

编审:徐太生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