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应该去什么地方旅游?

中国人应该去什么地方旅游?

2023-08-04 00:28:32  浏览:37  作者:管理员

中国人应该去什么地方旅游?

刚刚从欧洲回来,又约了珠海校区的一位老同事去四川巴中。刚到机场,出版社编辑微信说《创意与创新》一书最后一稿要寄出来做最后的校对确认,我说我要再出游,让她晚点寄,她说最好快点,假期结束前开印。我是报复性出游,出版社也很着急,这个矛盾交给另一位还在广州的其他作者,她在带孩子泡游泳池,发微信说,天气太热,让我们也小心。我说,我是哪儿凉快去哪儿,巴中大山没有去过,那里比较凉快。

去欧洲四个国家,有两个都比较凉快,回到广州感受到地球温度上升,的确热,但游泳池也凉快不到那去。只好借妹妹还在广州,让她替我做保姆,我们则去川北-一个红旅地区,自觉感受红旅。

在路上,我们查了一下巴中地区经济,知道这个是四川经济总量最低,人均收入也低的地方,其实,我们如果回辽宁阜新也是全省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最低,但那里也挺凉快。两个地方的共同之处是都穷。

我们要去穷的地方,不是为了扶贫,也不是为了看穷地方人的笑话,而是为了避暑、凉快,更是为了吸取到欧洲旅游的教训,因为我去富国,规则是他们定的,都得听他们的,酒店里东西配置一点也不方便。

以前,我经常讨论一个重要的三个旅游问题,其中之一是先去发展中国家还是先去发达国家,现在这个问题变成了去富国,还是去穷国旅游?这次去了中国人的老牌旅游目的地,答案是“尽可能地去穷国,国内则尽可能去穷地方。”

中国人去富国旅游,一直有购物的传统,而这些富国知道中国人有这样的传统,所以培养了自己的品牌,专门卖给中国人。欧洲老牌发达国家经营了多年的商业品牌,主要是卖给他们自己,但中国人开始旅游以后,不断地强化这些奢侈品的炫耀品质,让这个死要面子的国度用欧洲的东西代表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有钱,多到没有处花的程度。欧洲的奢侈品是建立在富裕以及收入存在差距上,因为存在着财富差距,让富起来的人要炫耀,把花钱本身当成目的。为满足这一样的心理,品牌产品要控制产量,提高价格,不让更多的人与自己一样,以此实现了双赢。奢侈品不能低价,低价就不满足奢侈品特征,这就是那些多花钱却不会说东西不好的重要原因,可能也不错,但是如果买了奢侈品的人说“买错了”,“买后悔了”,就显得自己太在乎钱了。

美国是一个以创新创业致富的国家,整体上与欧洲不同。如果欧洲是为了让富人炫耀,美国则是让世界前进,从道德上,似乎美国更好一些,但先进会带来牛皮的心态,你不服气就可能会挨打,因为你不先进,搞的大家不得不追求先进,这基本上是中国的写照。但是,十多年前我去美国,在他们的一些旅游品店看到美国人也开始经营自己的产品品牌,学会用品牌挣钱了。这些都是中国旅行社把促进游客购物作为旅游有关,旅行社不这样,游客还不满意,因为这些游客都是为了购物才去旅游的,前面的游客如此,后面的游客也一定要如此,不然完不成旅游的任务,自己购物,还有给同事、朋友带礼物的任务。所以,去发达国家旅游是花钱的,去商店的,即便不明说,也用自由活动来暗示。如果想去观光景致,去发达国家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机会的。有人说,我们去这些国家是看博物馆,学习先进的科技,这样说也对,但多数时候这会把文化一起推销给游客,导游不自觉地让你学习那里的文化。这事儿需要警惕,对先进的科技一定要学习,但对文化只能适当学习,不然就学得丢了自己的文化。不能把自己给学没了,不然宁可不发展旅游。

到穷的地方旅游主要是体验自然风光,严格的穷地方完全自然状态。虽然太过自然处于完全没有开发的状态会给游客带来很大的不方便,这样的地方我们最好不去,但是介于发达与不发达之间的旅游圣地全世界有很多,足够选择的,为什么要向自己挑战呢?除非是为了领略完全自然的风光或者是为了扶贫。我们去了许多国家,差不多都是穷国,老挝、缅甸、尼泊尔。还有曾经发达过的但现在比较穷的国家,共同的特点是自然风光,原始状态。这些旅游条件包括基本的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机场,电力供应,卫生与安全状况,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方便程度,软件如旅游签证方便程度,当地旅游相关制度,还有就是中国是否有旅行团出团。

这些贫穷的地方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以农业产业为主,因此,物产丰富,特别是到了夏天,瓜果丰收,价格便宜,我主张什么盛产就吃什么,吃个够。如果不是在当地消费,运输很远,价格会有十倍或几十倍,而且还不新鲜,也没有扶贫效果。即便是吃早餐,当地人都吃腻了的,你去吃,也一样会感受物美价廉,甚至达到感受吃惊的程度。省钱旅游是一个方面,毕竟我们是中国人,节俭是渗透到骨子里的文化,但该省的省,该花的花。有扶贫作用的消费一定优先安排。富国不需要我们的钱,但穷国和穷的地方需要。

虽然把旅游的时间用在观景上的旅游观念有点狭隘,但是越来越少的自然景观,看了就算是自己的了。我不反对去人文景观之地旅游,但不太赞成购物旅游,特别是在电子商务发达的今天。这次去欧洲人文方面收获很大,特别是在意大利和瑞士,以后可能还会去这两个国家,不然就顺便去法国南部的自然景观地区。对自然或文化景观要认真地体会,特别是和历史结合起来的文化演变,我都觉得特有意思。比如欧洲文艺复兴、罗马兴衰史、科学史、宗教史,都需要借助旅游加以理解。但是如果去穷国,历史记录不完整,也没有多少文化传承,只能看自然景观。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