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与家庭教育

旅游与家庭教育

2023-08-01 03:48:24  浏览:63  作者:管理员

旅游与家庭教育

我们总是随团旅游,我们这次的旅行团一共有27个人,发团时有三个人临时退团,今天还有一位老总来问我,欧洲是否安全,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安全。团内不到18岁的孩子有十位,像我们这样没有带孩子的三个家庭都是退了休的老师,另外的一些家庭都是带一个或者是两个孩子的家庭,有的家庭是夫妻带孩子,但多数是一个人带孩子,都是女人。

其实退休的教师家庭都不应该选择暑期旅游,没有退休之前,选择假期理由充足。现在的假期不像以前人们用于旅游的钱不多,现在人们都看开了,借孩子的假期去家庭旅游,就不应该凑这个热闹。我们介于两者之间,因为没有放假,我的事还真的挺多,非赶到假期去,特别是暑假旅游真不划算。对于这件事情,我事先没有想好,我让妹妹从加拿大回来替我,她看我安排很坚决,就说“你决定后我就决定买票”,实际上买机票多花了不少的钱。我路上才想明白这个事情,回来就和她说,以后再也不会让她回来替我值班当保姆了,如果需要,也不会选择暑假机票比较贵这个时段了。

我们旅行团没有微信群,所以互相之间也不是很了解,路上听大家谈话闲聊,透露出来的一些家庭情况,这些女性一个人带孩子旅游多是因为老公没有时间带孩子,在家里忙工作,而女性则请了年假,利用这个暑假给孩子一个福利。其中,有三位高中同班同学的三个妈妈,因为三个男孩子相互比较要好,家长们走的也比较近,家长们商量以后,想加深一下家庭关系,也让孩子们与家长在一起多沟通。有两位是初中一、二年级学生的妈妈,她们都是女孩,每天不愿意起床吃早餐,反复叫几次,勉强来餐厅。其中的一个女孩马上就初二,身材高挑,奔跑的能力很好。这样的孩子不爱吃早餐,应该是为了让自己漂亮,所以我们吃饭闲聊的时候我跟她讲,不要长得太漂亮,长得太漂亮,会嫁不出去的。然后,我专门取来两根香肠,我吃一根,给她一根也吃了。这种话,当妈的是不敢讲的,她们也不会听。有两个比较大的家庭,一对夫妻带了两个男孩子,大的不说话,小的很活泼,另一对夫妻带了个女孩,两个男孩的家庭还有一个女朋友(同事),也带了一个女孩儿,大人和孩子都不怎么说话。还有一个妈妈带了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才十岁。总体上说,我们这个旅行团是一个以初高中生为主,家长陪同这些孩子们来欧洲的一个旅行团。我们这些退休老师是陪衬。

孩子们最初的表现都不怎么样,看不出尊老爱幼,也没有多少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自己的负责任态度,对一切都比较淡漠。那些做妈妈什么事情都要想到孩子的前面,做在孩子的前面。比如不爱吃早餐的孩子家长就要上楼回房间里叫了几次,没有什么效果,后来放弃了。三个上高二的男孩子,到处蹦蹦跳跳,相互间打闹,看样子关系不错,但是根本不顾及妈妈对他们的召唤,没有拍一张集体照,因为孩子们不配合。其中的一个妈妈想让我去教育孩子一下,我以捞人大学的心态,尽量地和这几个小子沟通。在瑞士,出现了封山,我们要乘坐索道下山,一个车厢可以放八个人,这三个小子进去以后,妈妈们不敢进去,但我们不知情,挤了进去和他们三个小子在一起,他们还想退出去,我瞪了一下眼睛,他们没有再换乘。他们都坐在了我的对面,老实了许多。其中的一位男孩我们打过招呼,算是比较熟。我觉得他还算比较正常,能和他妈一起走,帮着妈妈做一些事情,陪着他妈去看一些景点,另外两个难以接触,和他们说话,他们也不理。那个车厢滑向山底的时候,其中的一位不熟的小伙子跟我们打招呼,说你们去了很多的国家吗?我说是的,去了很多的国家。然后就没有话了。路上,我试图和他们讨论了一下我们看到的一些自然现象,比如山上有云贴在山坡上。但是这些也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在全省最好的高中,执信中学,这样学校里的学生除了课本以外,其他都没有兴趣,这让我们大学老师也觉得孩子 们都太不正常了,他们用的时间最多的不是在讨论问题,而是在用手机打游戏。

那个带着才10岁孩子的妈妈,我和她聊了几句,她说是她们家的老大来过欧洲,是爸爸带来的,现在轮到她们家老二了。我问旁边我们差不多同龄的老夫妻,你们还记得10岁时候的事情吗?他们说,怎么可能记得?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旅游的作用到底是什么?一位家长花了2万多块钱,带一个还没有记忆的孩子出来旅游,究竟是不是有道理?如果仅仅是因为家庭内部平衡,等于是有钱没有处花了。还好这个孩子比较懂事,不管多远的路都能走下来,没有给他妈妈带来太多的麻烦,但我经常看到,孩子更小的家庭一起出来旅游,孩子哭闹,不断制造麻烦,这样的旅游到底是为了什么?其实,这个话题非常重要,因为中国即将进入二胎时代,年轻人夫妻有了两个、三个孩子,他们还能正常出游吗?

在我看来,旅游是一种学习过程,这需要记忆,但在年轻人看来,旅游是为了花钱,体验家庭在一起的生活,这样不同的体验会积累成一个人的素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家庭能够克服困难,去体会这样的“旅游”带来的过程,也可能是新时代旅游的理由。那个十岁孩子的妈妈英语不错,她们经常跑单,独立行动,但所有自费项目也都跟着去,只是导游讲解的时候,那孩子明显听不大懂,大人为了照顾孩子也不把心思放在观光上听解说。我看到了现在家长们的牺牲,而这些行为背后都是为她们的“教育”。

导游是一个自称金牌导游小易,在分手前我和他加了微信,我觉得他敬业精神和从业水平都不错,最重要的是他看到这么多家庭和孩子参加他的团,讲了许多家庭教育的故事,也把自己的成长讲给大家,这是取悦于家长,因为现在孩子实在太难管了,他在替家长教育孩子,目标是传承中华文化,而不只是为了亲子教育,当然,他也会巧妙地把故事和他想推销的产品结合在一起,他是想让团友成为他的朋友,来树立自己金牌形象的,有了这个形象可以有更多人让带团(我们这个团也是他买的),可以相信他,让他带货。但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总体上,在机场分手时我看到,孩子们都听话了许多,帮助大人做事,不再打闹和只顾自己玩,而是在做事了。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