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二十五岁的姑娘兴高采烈拖着行李箱赶往飞机场,在熙熙攘攘的航站楼里焦灼不安又满怀期待,几个小时之后,她就要和心上人重逢,了结数年的分隔之苦,然而最终接到的却是决裂的音讯。这个姑娘孤身启程,踏上了“被抛弃”之后的旅程。哲腾文化同青瓦青花共同打造的音乐剧场《分手旅行》 ,源自自由激光笔下的小说《我终于可以不再爱你了》 ,这出戏描绘了年轻男女失恋后的旅程以及最终放下过往的感悟,整体氛围充满文艺气息又带着清新感,演出伊始,扮演欢愉角色的歌手弦子推着行李箱现身机场大厅,她演唱的正是被誉为小清新偶像的台湾歌手陈绮贞的《旅行的意义》 。
这出戏里仅是第一首歌,剧情往后,演员们会为观众献上十九首歌。 《分手旅行》以“音乐配剧场”的样式,把音乐剧的成分融入舞台剧演出中,演员不仅得唱歌,还得跳很多舞蹈。这剧定在九月四号到七号在北京国话先锋剧场开演,又在九月二十五号到二十八号去上海大剧院,之后会去全国各地巡演。
该剧导演李明泽是台岛大开剧团成员,长期致力于舞台剧与音乐剧的创作,为人性格阳光,谈吐风趣。哲腾文化总经理傅若岩曾与他接触,探讨将小说《我终于可以不再爱你了》改编为话剧的可能性。李明泽在阅读小说后认为,将其转化为舞台剧的难度极大,因为“文字虽精彩,但完全以第一人称视角展现情感历程,改编起来相当棘手”。他举例说明:比如小说中有一句话,说“所有的爱情都像是抛物线,最终都会落地”,这要怎么表演呢?太不具体了。
他随后把个人读书心得和反馈信息转交给了傅若岩,表示改编过程十分困难,缺少具备戏剧张力的情节以及适合舞台呈现的氛围,倘若由他亲自操刀,会采用概念专辑的形式,核心围绕离别或旅程,挑选十多首乐曲,分别对应告别的各个阶段,再将这些作品串联成整体。他担心这样安排会让人感到不便,因而提议:“或许,还是不请他执导了。”李明泽回想自己起初并没抱太大期望。然而哲腾的回应却出乎意料。他评价说相当不错,效果很好,建议沿着这个思路继续创作。最终,这样一部音乐剧场作品《分手旅行》就此诞生。
把一部有二百多页的厚小说改编成舞台剧,李明泽说体验“相当有意思” ,“从中挑选出吸引我的片段和氛围,再配上乐曲,把它们压缩成一场戏剧” 。他挑选了十多首广为人知的歌曲。“这些歌曲用来展现角色内心的细微情感。”他解释道,借助笔墨抒发内心的哀伤,属于文学创作的手法,倘若在舞台表演中持续这样诉说,便是对听众施加了强制性理解。倘若采用旋律传递情感,听众只需聆听,便能触动心弦,忆起自身过往与之相仿的情感经历。

小说原著讲述的是二十来岁年轻人对情感的看法,改编时李明泽需要融入个人见解。“经历世事的我觉得他们很稚嫩,他们恋爱中的烦恼,在我看来不值一提,因此我增添了不少严肃的见解。”他通过剧中其他人物来展现“我们这些成熟男性的立场”。他称这部戏剧为“现时的一捧原始情感”。当爱情泛滥,人们或追求安稳,或回避情感,此作将人的本能欲望引向心灵境界,助人完成情感上的净化。它意在教导我们学会放下,与过往和解。
剧里共有十九首歌曲,其中只有一首是原创,那就是新生代音乐创作者金玟岐专门为这部剧谱写、由弦子演唱的主题曲《我终于可以不再爱你了》,其余的多数都是听众们很熟悉的歌曲。李明泽向记者表示,这个安排是事先就定好的。他说,如果全用原创歌曲,观众需要时间去适应旋律,还要理解歌词,这样和观众的距离就会比较大。挑选曲目同样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乐章与词句必须契合每个剧情段落。
女主人公在剧中需要前往许多不同地点,导致场景频繁更换。剧组为使多个场景能在舞台上顺畅切换,付出了大量努力。她时而出现在候机室,时而又在机舱,接着又转移到其他地方。我们没有采用完全更换布景的方式,而是实现了如同行云流水般的场景过渡。音乐响起时,配合角色的移动,下一个目的地便随即呈现。这是李明泽的阐述。
该剧属于音乐舞台剧类型,主演挑选时特别注重表演者的歌唱与舞蹈能力,除了歌手弦子之外,另一位主角徐嘉苇曾参与“快乐男生”节目,潘艺烁则因《舞林争霸》获得广泛关注,她亦负责该剧的舞蹈编排工作,史策、陈若熏、赵梓冲和彭梓桁等活跃于北京话剧界的青年演员也参与演出,他们在剧中会一人扮演多个角色,依据剧情发展灵活转换身份。